关于发烧,这些老观念是错的! 1、发热会烧坏脑子?错 以前老是听老一辈说,发烧会把脑子烧坏了。但这完全是怂人听闻。台湾地区儿科医学会明确指出,41度以下的发烧不会对病人脑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伤害,极度高烧有时候会使意识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高热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出现高热惊厥,是唯一“烧坏”孩子的可能。 2、发热会引起肺炎?错 发热本身如果没有高热惊厥,就不会造成人体任何部位的损伤。倒是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可能造成肺炎等。要了解正确的因果,发热只是呈现在外在的表现,原因有很多。著名儿科医生张思莱就提到,发热只是肺炎早期的一个表现,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早已经潜伏在体内。 3、穿厚衣服盖厚被子发汗可退烧?错 大Y妈懂事以来的记忆中,每次一发烧,爸妈就给我喝很多热水,盖很多被子,让我睡一觉出出汗。直到长大自己开始学习科普知识了,才惊觉爸妈那时候的行为真恐怖(也不能怪他们,貌似那个时代的爸妈都这么做的)。发热时体内产热大于散热,如果穿得多、盖得多,散热很难实现,退烧不但不会见效,体温还可能继续升高,甚至会诱发高热惊厥,如果捂出大汗还容易引发脱水。 4.温水擦浴是降温首选?不是,只是辅助手段 美国专家的共识是在39°C以上(中国指南是38.5°C以上)孩子会比较难受,除了一些有遗传代谢病、心肺功能疾病、癫痫等疾病的孩子,如果孩子没有明显不舒服,健康的孩子在39°C以下不需要退烧,所以也不需要擦澡不需要冰袋。 过去一直提倡首选温水擦浴,但是随着医学进步,这不再是首选。著名的儿科医生裴洪岗(@小儿外科裴医生)提到,温水擦浴这样的方式,在39°C以下根本就不需要用,39°C以上也是先吃退烧药,只有当孩子不能吃退烧药时,才必须用到这种方法。 有朋友在加拿大,每次孩子发烧去医院。医生给的建议就是多喝水,39度以上吃退烧药。医生说,每次发烧都是对小孩免疫力的锻炼,烧太高,可以吃退烧药,不要折腾孩子,他需要安静与休息。你发烧的时候也不希望别人在你身上抹来抹去吧。 所以此前一度风靡朋友圈的德国妈妈发烧护理法“用温水将两条毛巾浸湿,稍微拧干、摊开,将毛巾逐一缠绕在孩童小腿上,二十分钟后解开,接着用干毛巾擦干”,其实就是没什么大用的物理降温法,而且在德国根本不流行好不好! 5、退热贴有必要买吗?效果很有限 大部分人,包括我,在给宝宝海淘东西时,除了日常用品之外,也购入了风靡中国的小林退热贴。 裴医生专门就此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关于退烧的治疗,各国的儿童发热指南(详见上面的图表)都没有提到退热贴,退热贴主要流行于东亚的国家。退热贴的说明书上说是靠水凝胶的水汽挥发带走热量。但事实上,别说一块还没巴掌大的水凝胶,就是把孩子泡在温水里降温效果也非常有限。 再加上退热贴里面添加了冰片、薄荷、桉叶油之类的成分,这些东西的确会让局部皮肤感觉凉意,但并不是真的的降温。 所以在裴医生看来,退热贴唯一的用处,恐怕是作为“孩子发烧总该做点什么”的心理安慰!更关键的是,有些孩子贴完这个还过敏,额头上发了好多红疹子。(之前不知道,尽管儿子各种不愿意,但我还是硬给他贴了,现在想想真是强迫症。) 6、用酒精擦身体降温可以吗?不可以 近些年世界卫生组织强调过,不用说工业酒精,就连普通酒精也不可以用来给孩子降温。孩子的皮肤嫩、通透性强、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下血管相当丰富、血液循环也旺盛,发热处于高温持续状态时,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毛孔张开,酒精经皮肤很容易被吸收。如果擦拭时间长,面积又大,会使酒精经皮肤大量吸收入血,对于肝脏功能发育不健全的婴幼儿来说,容易产生酒精中毒。 7、给孩子用抗生素退热?错 一定要知道抗生素不是治疗发热的万能药。它只针对细菌和某些支原体、衣原体等病菌,不能抑制和杀死病毒。对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抗生素本身又属于化学物质,服用不当对孩子会造成不该有的副作用。 美国儿科权威斯波克特别警告,不要给儿童或者十几岁的孩子吃阿司匹林退烧,除非医生让你用这种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