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妈妈正在用手机跟朋友视频聊天,聊着聊着突然脸上挨了一巴掌,回头一看,是一岁零三个月的芊芊,正举着小手冲自己笑。芊芊妈妈说:“宝贝,你不能打妈妈哦。”回应她的,是芊芊继续挥过来的小胖手……
如果你是芊芊妈妈,会不会生气呢?会怎么对待这件事情?
其实,宝宝打人事件有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就说诺妈我吧,大宝女宝,二宝男宝,相比较而言,弟弟就比姐姐爱打人,难道是性别不同的原因?相信,关于宝宝打人,很多宝妈也会产生困惑:宝宝为什么要打人呢?难道是因为宝宝脾气急性格不好么?
其实啊,宝宝打人,多半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宝宝处于“打人敏感期”
处于“打人敏感期”的宝宝,并不是真的喜欢打人,而是宝宝处于打人敏感期阶段一种正常的表现。他打人,可能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但是又无法确切表达出来自己内心的情绪,就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情感。或者想跟其他人沟通交流,但是又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所以才出现了打人的现象。
宝宝只是在模仿他人
宝宝打人还有可能是在模仿他人,宝宝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任何人都会成为她模仿的对象,尤其是跟宝宝最为亲近的爸爸妈妈。
如果爸爸妈妈在平时有喜欢动手动脚打人的倾向,那么孩子就容易跟着模仿。所以父母在宝宝面前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给宝宝起到坏的榜样作用。
宝宝情感得不到满足,以此寻求关注
就像文章一开始所说的芊芊妈妈跟朋友聊天,然后芊芊就感觉自己受到了冷落,她就想用打人的方式想要引起妈妈的注意,获得妈妈的关注。宝宝情感得不到满足,感到无助、失落、伤心等,这也是宝宝打人的原因之一。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注度和安全感。
就像我家俩宝,二宝明显比大宝打行为更多,不是因为性别差异,而是二宝处于“打人敏感期”的时候,我对待两个宝宝的精力肯定不如只有一个宝宝时多,而且两个宝宝消耗了我为数不多的耐心,种种原因导致二宝打人次数明显更多。所以,宝宝打人,主要还是要看家长如何来应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对于孩子打人的行为,不要反应过激
当宝宝出现打人行为的时候,爸爸妈妈的反应一定不要过度激烈,给宝宝造成一种“因为我打人所以爸爸妈妈才注意到我、会关注我”的心理,这样反而容易让宝宝把打人当成一种吸引父母注意力的方法,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真的随意打人的坏习惯。
不要给宝宝扣上“打人帽子”
这么大的宝宝打人并不是真打,只能算是拍打。这个时候的打,更多的是用来表达自己“生气、不开心、不被理解……”的情绪,所以父母在遇到宝宝打人时,可以先尝试问一问宝宝:你是不是生气了?是不是不开心了?是不是受委屈了?
家长多做自我反省不给孩子“坏榜样”模仿机会
家长在给孩子做榜样时,要多自我反省,不给孩子“坏榜样”模仿的机会。爸爸的言行举止要更多宽容细致,善待女性有礼貌,妈妈言行举止要更多亲切温柔、平和包容,有了爸爸妈妈良好行为做引导,宝宝自然也会模仿到好的言行举止。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