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媽媽群體中法式育兒法非常熱門,從睡眠教育開始到餐桌教育,讓不停圍着小孩轉的媽媽們感受到了自律與制約並存,同時又強調父母權威的法式育兒法的魅力,法式育兒讓很多年輕媽媽都愛不釋手!
法式育兒法特徵大揭露:
1、教會孩子挫折和忍耐
法國父母認為:“孩子不幸的源泉就是對他百依百順。”孩子成長過程中是不可能完完全全避免掉挫折和拒絕!即使是從小過得順風順水的孩子也是一樣。
很少被拒絕的孩子在聽到媽媽說“不行”的時候會感到很驚慌,這並不是因為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是因為對拒絕本身陌生的原因。這時候父母也會因為沒有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感到負罪感。但這明顯是一種典型的錯誤模式。
人類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不會因為實現了眼前的這個願望而得到永遠的滿足。訓練孩子在挫折、困境、被剝奪中獲得經驗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法國人認為對孩子說明:並不是所有的願望都會滿足,願望實現是需要等待和努力的,是需要放棄一些東西的。
法國小孩從幼兒期開始就不斷的體會等待,他們會等待媽媽進行完她們的對話,又或者等待媽媽做完她們的工作。“等待”是自我約束,是人生所習得的第一個教訓,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調節自己情感的方法。
2、相信並尊重孩子
法國父母會對孩子說:“sage(變得賢明)
這個世界不是你一個人的世界,是許多人一起生活的共同體。因此有些事情是堅決不可以做的,這就是法式育兒法的核心概念。即存在非常絕對的限制,父母嚴格的強制這種限制,但是孩子又可以在特定的範圍里獲得絕對的自由。
美國父母所說“斯文行事(be good)”有所不同。在去別人家的時候對孩子說“要好好表現”那麼孩子僅僅只是在那個時間段好好表現而已。但是“sage(變得賢明)”還包含正確的判斷力以及對他人的尊重。即孩子可以自己控制好自己並根據情況作出智慧的選擇,並且包含“相信孩子”的意思。
3、孩子不是國王
在法國最具有侮辱性質的話語莫過於“你家裡的小孩是enfantroi”在這裏enfantroi的意思就是小皇帝,即指在家裡稱王稱霸的小孩 。許多中國媽媽擔心對孩子發脾氣或者斥責孩子會讓孩子喪失活力,又或者喪失創造力。但是這對法國父母來說是不可能的,他們認為一切都圍着孩子轉並不會讓孩子得到幸福。在法國社會認為這會讓孩子因為缺少自制力,渾渾噩噩而最終其一生,這是最糟糕的育兒法。
法國媽媽的育兒觀念:
1、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場所用餐
即使在法國的保育中心也沒有所謂的“兒童餐”。你不會在午餐菜單中看到薯條、披薩、沙拉醬等,取而代之的是切碎的紅甘藍菜、鮮奶酪沙拉、蒔蘿醬蒸鱈魚以及各種有機綠色馬鈴薯料理。與成人料理不同的僅僅只是根據小孩的年齡會把食材切碎或者搗爛,與推崇“兒童餐”的英美圈不同,法國小孩從小開始通過均衡的飲食來訓練味覺,零食也僅僅是芝士條。
2、更偏向於喂嬰兒奶粉
法國媽媽比起母乳更偏向於喂嬰兒奶粉,雖然也會母乳餵養,但是絕大多數媽媽會在從婦產科出院后,或者在寶寶度過新生兒時期后就開始喂嬰兒奶粉了。法國父母認為“母乳比奶粉好是沒有根據的”母乳餵養會導致乳頭裂開。過了六個月還在喂母乳對於法國父母來說是難以理解的。而法國父母的做法也許很多中國父母也難以理解。
3、認為利用嬰幼兒保育機構是非常正常的
在中國甚至在美國,很多的父母都會擔心過早的送孩子去嬰幼兒保育機構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如自己放棄工作在家帶小孩的好,但與之相反法國媽媽堅信保育機構對孩子是有好處的,真實数字显示有1/3的未滿3歲的小孩利用了保育機構,約一半以上的嬰幼兒利用了保育機構。
看了以上MOMTALK的法式教育介紹,咱們中國的媽媽有何感想?他們的教育方式你能接受到哪裡呢?是不是覺得法國的媽媽都很冷血?!
這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吧。思想不同,教育不同,表現行動自然也存在不一樣。但不一樣並不代表不合理。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思維方式。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即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