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发现自己站在孩子房间外面听着他号啕大哭,可能立即感到手足无措:明明已经给孩子喂过奶、拍过嗝、换过尿布,干吗还哭?您当然希望自己的宝宝得到最好的照料,但到底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呢?
婴儿哭闹的原因各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原因却同等重要——无聊和寂寞能给婴儿带来跟饥饿和胀气同等程度的难受,等到宝宝“真正需要您的时候才去照顾他”这种说法毫无道理。啼哭是宝宝和您沟通的方式——它意味着孩子有需求,只要他还在哭,就表明他的需求尚未被满足,就这么简单。这好比一个警报系统一旦发生异常,警报就响,直至您去处理它为止。
然而婴儿终究不是机器,不可能无休无止地发出噪音。婴儿长时间哭闹之后,最终会安静下来,但这并不表示他学会了安抚自己,只不过是因为他已经疲惫不堪且沮丧异常。
威廉西尔斯医生在《夜间抚育》一书中表示,父母对孩子的哭叫置之不理将破坏孩子和父母间的信赖关系,而这种信赖是教养孩子不可或缺的。对孩子的啼哭做出反应,您会让他知道您相信他真的需要您,而且他可以信赖您会守在他的身旁。西尔斯医生认为:“一个被信赖的孩子才能学会信赖他人。”他同时指出:“研究资料显示,婴儿在啼哭的时候,如果立刻有人理会,在他们稍大时反而会哭得较少。”
响应孩子的啼哭并不会使他们养成坏习惯,相反地,您是在教导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能够成功地与您沟通,就算您对他的哭声不明就里,抱着他亦于事无补,但您的回应至少令他知道自己没有被人忽视。
白瑞布莱泽顿医生于25年前曾经进行过一个调查,总结资料显示,一般所谓“正常”的婴儿每天平均要哭上两个小时以上。但只要有人去照顾他,很多就是患肠绞痛的孩子每天也不会哭超过1小时。响应孩子的哭声并不会使他们哭得更多,恰恰相反,这会教给他不需要哭那么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