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则新闻,山东聊城一小学举行面试,因通知面试时间比较急,场面非常混乱,家长为了等孩子,把面试的教学楼围的水泄不通。于是人太多,力量太大,造成了校门被家长挤倒的局面。 网友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最多的集中感慨在,现在的小学都开始面试了,为了去竞争更好的资源,何止会挤倒大门,能接到面试的通知,都不知道在无形中已经PK掉了多少对手,才有去挤大门的资格。 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前一段,上海一家幼升小的“牛娃简历”,让我们这些成年人都自愧不如,随便摘取几段,都会让人目瞪口呆。 “继承了复旦硕士老妈的语言能力......”,“拥有清华博士老爸强大的数学基因......”“我有一个很严格爱唠叨的博士妈妈和总是陪我玩的工程师爸爸......”怪不得网友会调侃,看着这些孩子的简历,吓得我要赶紧去压压惊。 我也被惊到了,想起来去年有一篇爆文,出自上海一个大学的教授,自己的孙子去面试幼儿园,因为自己有隔代抚养,和爷爷奶奶同住的情况而被拒之门外。当时只觉得有钱人的世界我们太不懂。 如今,这样的趋势愈演愈烈,的确家庭是一个孩子的起点,甚至一个家族的环境都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现在的社会再也不是“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时代。而是所有的人都在拼命的告诉你,那些更有钱,更有资源的人比你更拼,比你更优秀。而更有钱和更有资源都取决于家庭。 我无比认同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更不否认有钱有资源的孩子有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未来,甚至更大的格局。但是如果我没有,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是不是就该在“拼爹拼妈”的时代自惭形秽?也正是这么多的论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埋怨自己没有出生在一个“好家庭”,别人能轻易而举的给自己的孩子买车买房,自己只能对着越来越高的“首付”望洋兴叹。 昨天朋友发给我一篇文章,讲什么影响了孩子的格局。特别从现实的举例说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文中讲一个20岁就毕业的北大学生,各方面都超级优秀,远远超出了同龄人。特别说明有一次去一个偏远的城市出差,这个20岁的年轻人安排的极为妥帖。后来答案揭晓,孩子的爸爸是个厅级干部,妈妈是个大公司高管,而出差的城市有个亲戚在当地做高官,安排接待不费吹灰之力。 总觉得似乎哪里不对劲,特权阶级似乎理所当然能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如果人人都有一个这样的家庭,大概率上,也会相对更加优秀,也会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安排的极为妥帖。 似乎人们对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过多的解读为,爹妈更有钱有资源,孩子才有机会更优秀,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不是通往阶级的大门给关闭了,而是根本就没有门。 越来越多的此类解读,让也优秀又似乎不那么优秀的普通妈妈们,更加的焦虑。能不能创造出一定条件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更好的教育?能不能有实力让孩子走遍天下去增长见识?似乎必然能推导出,孩子的格局就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这的确让人有点丧气。特别是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有心无力的感觉。 其实家庭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和权力,孩子优秀与否也不仅仅是金钱和权力这样的单一价值观。即使孩子站在我的肩膀上看不到参天大树的顶端,我也希望他不要错过低头的那些不知名的小花,自有自己的芬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