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孩子100天】第119天 为什么要写“不吼孩子”? “不吼孩子”,是压抑脾气吗? 今天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 人做一件事,一般基于两个理由。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后者的驱动力更大。 我起初的痛苦来自于内在和外界两部分。内在:面对活泼的孩子各种令人头疼的行为无所适从;除了当时吼出来,来不及想到别的有效方式。 外在:看见太多身边吼孩子的情绪崩溃的家长。感知他们的痛苦,孩子的痛苦。 我见到在我眼皮底下,当众煽孩子耳光、打头的暴怒的父亲,我去阻拦,差点被迁怒;我见到举起脚就踹孙子的爷爷,因为孩子当街哭闹索要玩具;我见到因为练琴不认真,母亲用脚踹孩子,之后自己后悔地偷偷哭;我见到因为孩子不听规劝,撞坏公共场所的设施,气的不知所措的妈妈;更不用提生活中比比皆是的对顽皮孩子的呵斥。这还是有着不错的教育背景、体面职业的家长群体。等待留守儿童的又是什么?
并没有家长合格证,为人父母这个职位,太多人糊里糊涂就上岗了。面对精力过人,不按剧本演出的熊孩子们,狼狈不堪,心力交瘁。 我们只能委屈求全、简单粗暴吗? 听说内观是有效的修心方法,(正当流行的好像叫做“正念”),于是我开始尝试。记录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冷静的过程,条理化的过程。并非仅仅用来呈现结果。 是人都有脾气,当你不断地练习在第一时间觉察自己,当你意识到你开始有点生气了,你就没那么生气了,你会更快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你move on了。 你可以试试看,一件令你非常气愤的事,一个令你极为不满的人,爆发之前,把你对这件事、这个人的不舒服的感受写下来。写着写着,不满的情绪好像没那么强烈了。 记录本身,就是解决方案。至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要不要一起试一试?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