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案例 小宝每次玩玩具,都会把玩具丢的满屋都是,从来不主动收拾。妈妈每天都会唠叨小宝,每次却依然帮孩子收拾。 每天起床也让妈妈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磨蹭啊!”当然跟收拾玩具一样,妈妈每天念叨,小宝每天赖床。 分析: 教育孩子一定要恰到好处。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不耐烦甚至逆反。 就像马克·吐温一样,孩子对唠叨的反感超出大人们的想象。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注重教育的质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应”的雷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