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很多人总是会羡慕别人拥有的创造力,能够创造出千奇百怪而又令人惊叹的作品,也总是不断地惋惜自己没有这样的创造力,又或是抱怨自己以前生活的环境总是在打压自己的创造力。但却很少思考:我们该如何培养创作力?
全球顶尖设计公司IDEO的创始人David Kelley,曾在TED演讲上分享了如何培养建立创造力和自信心的方法,提出了影响他终身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创新。」
可见,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的,并非只是靠自我意识的觉醒。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创造力培养」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兰海有妙招

Part
1
我们经常会羡慕别人的创作力,总觉得那是天生的。然而创造力并不是一种天赋,而是可以随时开始培养、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能力,并且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过,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我们培养的方式和目标不一样而已。

举个例子,相信不少父母都见识过孩子的“降龙十八掌”——沾有颜料或黏性物质的手,将整个房子印满了“花”,恨不得放倒孩子就打他的屁股。又或者是扮作动物,朝你叫唤……
这些其实都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创造力的表现,而这种时候父母不要着急阻止孩子,最好能够跟孩子一起玩耍,给予最恰当的引导,主动地去分享孩子的快乐,孩子的创造力也会与日俱增。
而那些不允许孩子提问、不允许有不同的意见、不接受新事物和不帮助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的行为,会伤害到孩子的创造力。

Part
2
很多家长会对自己的孩子感到担心:我的孩子不爱提问,是不是他创造力不够好?其实并不一定,创造力弱的孩子的确不爱提问,但是不爱提问的孩子并不一定创造力弱。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和数学家华罗庚都是小时候不爱说话和提问的典例,所以家长不必太过担心。
而真正缺乏创造力的孩子往往也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思考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果父母想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具有创作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好奇心是否强、心态是否开放、是否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强。

很多父母会庆幸于自己的孩子好动,在传统说法中,越好动的孩子创造力越强。但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就好比外向的孩子并不会比内向的孩子创造力强一样。好动和性格是否外向并不能完全作为判断创造力强弱的依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