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生率为5%~10%。其导致的不孕占无排卵性不孕的75%,患者早期自然流产率为30%~50%,不孕或者孕妈要注意。
患这个病的人常常因为“月经不调”这种小问题来医院就诊,人群中容易识别伴有肥胖多毛,黑棘皮症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多囊,英文缩写是PCOS,它是妇科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根据现代医学观点,多囊卵巢综合征被认为是由多个病因引起的共同表现,可能是精神、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及药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基因呈X连锁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不完全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基因分为高雄激素相关基因和胰岛素受体相关基因。
2、环境因素
A、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约30%合并肥胖,正常体重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率仅为5%,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较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

B、激素暴露
胚胎时期:胚胎时期暴露于高雄激素的女性患儿,可能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及生殖功能改变,而最终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
幼儿时期:低出生体重儿在其早期生长赶超阶段,导致早期胰岛素抵抗状态发生,可能进而导致其性早熟及青少年时期的高雄激素症状,最终导致成年女性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
3、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异常
4、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
5、精神和心理因素
6、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丙戊酸等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
如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1、减重:目前被认为是多囊卵巢综合征首要和关键的治疗。注意饮食控制,减少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坚持锻炼,多运动。降低体重的5-10%。
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对BMI的要求控制严格,理想的BMI为24以下,而对于BMI大于26的Kg/m2的患者建议控制体重后再妊娠,否则妊娠率降低,妊娠流产率增高。
2、降低雄激素水平:主要是口服短效避孕药达英-35,一般3-6个月。
3、改善胰岛素抵抗:患者大多数存在胰岛素抵抗,常用二甲双胍口服,需长期服用,经期不需停药,最好服用到怀孕后酌情停药。
4、调整月经周期:有些患者认为,我不要生孩子,月经不来,挺好的,省了好多麻烦事,还能节省卫生巾钱,不是挺好吗?为什么还要吃药促进月经来潮呢?
5、促排卵治疗:克罗米芬,来曲唑等,如效果不好,可以考虑试管婴儿。
文章摘自《沈阳都市妇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