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艾咪艾咪AMI
妈妈买,爸爸换,圆满爱的传递。
你不能够去助长这样一个假象,就是:
孩子缺爱,他需要你来爱,而你是给爱的。这样显得你比孩子大,你比孩子强,你是孩子的供爱商,孩子离开你就缺爱,就没人爱。
中国的父母,乃至全世界的父母,很容易这样认为。但这是一个假象。

你和孩子是平等的,一开始就是平等的。
从他有意识交流的时候,你就告诉他:“妈妈爱你,你也爱妈妈。妈妈爱自己,你也能爱自己。”
有几个妈妈对孩子讲过“孩子你也能爱自己”?我们在人世间很少听到这样的话。
一个孩子无论多大,可能在父母嘴里都听不到这样的话,他听到的都是:“孩子,我来我来,孩子别哭了,孩子我陪你。”
不是说不能陪孩子,不是说不能照顾孩子,但别忘了平等性,不要做孩子的上帝,不要让孩子误以为你是他的天国。
小我的恐惧就是自己失去了天国,充满罪咎,投射出世界。活在世界的时候,就说这个世界多么不好,这个世界多么害怕,这是小我的逻辑。
如果你让孩子误以为你是他的天国,误以为你是他平安、爱、幸福的来源,那么孩子没有就找你要,你给不了的时候,他就恨你,无可抵挡、无可遏制地恨你,因为你无数次地在重申“我是你的天国”。
不要做孩子的天国,你做不了,他的天国在他的内在,你的天国在你的内在。坦然地对孩子说“不”,是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基础。
你不能够说“不”,就相当于开车没有刹车。
作为一个人,你不是有限的吗?你不需要照顾你自己吗?你的智慧、你的耐心、你的精力没有限度吗?你的状态一直恒定、圆满吗?不,只要在世间,你作为一个人有限得很!每个人都有限得很。
如果你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有限,你就能够自然地说“不”。你能够自然地说“不”,你们的关系就能够回归诚实和自然。
在这样健康的关系当中,父母不把自己抬高,父母不做爱的化身,而是你是人,我也是人,你有限,我也有限,你年龄比我小一点,但你的心灵不比我小,有些心理能力你比我还强。
咱们两个是在亲子原生当中相处的关系,在这个缘分当中,咱们俩互相爱,而不是谁欠谁的,谁该谁的,谁为谁负责,那是不健康、不平等的,是没有前途的,只会增加混乱和罪咎。
你不要努力爱孩子,你自然感受心中对孩子的爱就好了。
基于爱去做,就像“奇迹应该是无心而发的”。你本来就是爱孩子的,你心里是有爱的,连接上那个爱,你就能够感到它。
有的时候我们连接不到,那其实是需要你爱自己的时候,你没照顾好自己,你给自己下命令去爱孩子,那你就辛苦了。
所以,不要努力地爱孩子。努力出来的都不是爱,而是扭曲。
你让孩子产生很多对你不应有的期待。这样期待的积累,到了有一天你不能够满足他,他就不能忍受,就会怒不可遏。
当你接不住孩子的时候,你不用沮丧,不用想太多,离开就好,可以拜托别人帮你带一会儿。
甚至失控了,对孩子吼了一通,打了孩子,骂了孩子,都没关系,这不是你的本性,而是你的有限。
别努力地去做了。自然并不让事情扭曲,努力才让事情扭曲。
不要把自己硬性地规定为孩子爱的供应商。给不出爱的时候就内疚,就害怕,就担心孩子没有得到自己的爱,将来会怎么样。
这都是基于原生家庭心理学中的误解,我们不应该向家庭索求爱,因为我们不是爱的匮乏者,我们应该连接自己的自性。这才是真正的希望。

有一个例子:朋友对她的孩子照顾很多,每天陪睡等等。
现在已经晚上11点了,孩子还在看电视,而朋友已经很疲惫了,通常她就会对此很愤怒,会去喊孩子快点睡觉。
我跟朋友说:“你依然是在安排孩子啊,你应该学习给孩子选择。”
你可以对孩子说:“孩子,你现在有几种选择,一种是继续看电视,但是我就不能陪你了,我要去睡了,待会儿你自己睡觉;还有一种选择是你明天再继续看这个节目,这几天我都没有限制你,你可以放心地等明天再看。今天已经玩了一天了,夜已经很深了,你马上去睡觉,我还可以再陪你一小会儿。如果你选择继续看电视,那也OK,但是我不喜欢自己睡觉之后再被打扰。”
总之,你不要轻易地要求孩子、安排孩子、催促孩子,那都好像孩子没有选择权,要接受你的指令一样,孩子不喜欢这样,他会感到主权的匮乏,就会经常和你逆反。
一个孩子经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主权,感觉不到自由,感到一直被限制,那么,当他一旦有了自由的时候,他会做什么事呢?
他不会做他真正喜欢的事情,不会做他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他会做父母一直禁止的事情。
我觉得这是世间最大的浪费,它增加了孩子的被剥夺感。
我们在世间的被剥夺感是很强的,所以心里有很多很多的任性、不平衡。
任性不是随性,而是匮乏。
自由和随性没有急不可耐,没有非如此不可,没有干翻全世界的戾气,它是很自然的,就像羊在草原上撒欢、吃草,每种状态都很自然,草原对羊是完全敞开的。它没有饥渴,没有被压抑的、饿狼般的感觉。
我们不要把孩子培养成饿狼,不要无形中增加他对主权的饥渴感。
当你有这样足够的决心和愿心,就会知道“这就是我要的”,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你过去的基础是一直照顾孩子,界限不够清的,一直是为孩子负很多责任的,那么,你想要孩子自主自立是需要一个转变期的。
如果你想走这条独立、各自为自己负责的道路,想建立这种新的亲子观,你就得有足够的决心。
如果你走一步退一步,那你就不要走,否则会很混乱。
当你确定之后,你要接受这有一个过程,孩子会不断地来试探你。
因为过去你没有界限,现在却开始说“不”了,过去孩子可以随意支配你、指责你、要求你,现在你却说“不”了,他一定会来纠缠你,甚至对你发火、踢打你。
这个时候,你一定不要妥协,你要建立这个界限,界限就是规则,只有你几次立住,他对此绝望了,才会开始向内求,才会开始适应。
比如刚才那个例子,第一次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选择继续看电视,还是立即上床。
如果孩子选择看电视,那你就去睡觉,之前一直是陪孩子睡,孩子这次看完电视想睡觉了,就一定会来纠缠你,要你去陪他。
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你要坚定,哪怕一夜不睡,也不去陪他,因为规则在此,比什么都重要,规则在此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