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号,笑笑4岁2个月
2、数学
在笑笑4岁之前,仍是以生活和游戏中介入概念为主,其实多半是孩子的自发行为,我倒没有刻意教什么。
笑笑算术和图形都相当不错,逻辑思维一般。
四岁头上学会了写0-10的数字。
2013年数学逻辑方面只读了几套书。
(1)《数学潜能开发4岁》
(2)《左右脑开发100图》2本
(3)《你好,数学》10本,主要是作为亲子阅读和自主阅读的绘本,里面涉及的数学概念对当时快四岁的笑笑来说过于简单。
(4)《生活数学游戏》2-6岁共8本,两个月间笑笑从2岁一直做到6岁的,5-6岁下册的内容有部分是笑笑没接触过的概念,其他的对笑笑来说都没什么,不过笑笑倒不嫌弃这套书简单,没事就喜欢翻翻,做做里面的贴纸啥的,我月子里这一个月她自己翻的这套书最多。
(5)《口算心算》1:10以内的加减
听说的还不错的书,2014年可以接触下的:逻辑狗、阶梯数学、奇迹数学
3、科学:
只有几套科普绘本,以亲子阅读的方式读的
《蒲公英科学绘本》一套5本
《噼里啪啦 大自然绘本》一套4本
《第一次发现丛书》“动物” 一套7+1本
《猜猜我是谁2之我的身体很特别》
目前笑笑的算术(4岁2个月)
数数
正着数1-100,倒着数100-1,只数单数1-3-……99,只数双数2-4-……-100,都能够熟练数出来。三个三个的数,需要心里想着,试着数到过3-6-9……30,没有接着往上数了。应该也不成问题。
点数,从1岁5个月她开始对数数感兴趣时,我都是拿着玩具、吃的,或者上下楼梯、压跷跷板、荡秋千等等玩的时候,一个数一个数地数的。不曾像念歌一样“背数”。所以她能数到几就能点到几,也不曾出现过那种“数着1、2、3、4、5,说得数说是4”的情况。无非是东西比较多时,容易数乱;玩耍计数时,会数快或者数慢。
10以内加减法
3岁半时加法能很快算出来,一般是心算,很少出错;减法算得慢一点,需要在心里想想,出错率也高些。
4岁左右应该是在幼儿园学了,算数时反而需要用手指头了,尤其是5以上的减法,不能脱口而出时,不像原来是在心里想想,而是直接伸出手指头数。
进位加法
4岁前后有一段时间,她总是问我总数在10-20之间的加法,比如7+9等于几这样的。除了摆实物数,我想不出怎样教孩子理解这个概念。而且那段时间找房子、搬家、加上小二快出生,也没心思帮她找方法。有一次笑笑姑姑打电话,我趁机问她怎样教孩子(她姑姑是小学数学老师),她姑姑说了好几种方法,我觉得都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孩子更不好理解——我不知道六七岁上小学的孩子怎样,至少对笑笑来说是这样的。
没管她。过了些天她又提问,并且自己说出得数。我记得是“7+8等于几”,她自己说“等于15”。我很惊奇,问她“你怎么算出来的呀?”——我这种惊奇并且虚心请教的态度,总是让她很开心,并加倍地喜欢数学——她说:“我是这样想的,7+7不是等于14吗,那么7+8就等于15.” 我问:“太厉害了,我都没有想起来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笑笑想了想说:“8+8不是等于16吗,那么7+8等于15.也可以这样算,得数是一样的。” (其实我想的是“凑十法”)
又一次是“9+6等于几”,她说:“等于15。9离10不是有一个数吗,那么9+6就等于15.”
目前进位加法她常用的就是这两种方法,都是她自己想出来的。
偶尔她也会出20以上的加法,有的也能自己算出来。
乘法
明白“乘法就是同样的数重复相加”这个基本道理。最初是三岁左右读诗歌时,喜欢数数,总结出“5”的倍数;之后在生活和游戏中自己总结出2、3、4的倍数,我适时引入”乘法“的概念。最近自己引申出6、7的倍数,总是问我类似“4个6是几呀?”这样的问题,我总是反问她:“你说呢?” 她就会自己算:“ 一个6是6,二个6是12,三个6是12+6是18,四个6是18+6,18+2=20,那么18+6不是等于24么!” 但是,往往不去记住,下一次想起来还问我,再重复这个过程。
除法
本来是想等先把乘法搞明白再继续。 当然有时我也会拿一堆东西让他分,慢慢了解这个除的过程。她最喜欢的是“平均分”,经常“考”我,出几十位的她认为很大的数,考我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分。被2平均对她来说是没有难度的。3以上的话,一般要靠实物,当然数字比较小的话她会在心里算出来。比如10个苹果3个人分,她能在心里过一下直接说“每个人可以分3个,还余1个。”
我觉得孩子自己从生活和游戏中发现数的规律,自己总结,比直接教他所谓的“方法、口诀”强得多。虽然后者似乎比较“见效快”。
我坚持认为数学的“思维”性的学科,而不是“记忆”性的学科。而且我希望在孩子的意识里,数学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用来“学”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