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婴儿大约到8-9个月后才能脚跟着地站,应自行扶站,不应强迫站立。婴儿之所以不能过早站立,是因伸肌和屈肌张力不协调。只有协调,才可站立。仅仅凭3个月婴儿不能站立,确定肌张力高,证据不足。如果平卧时,双腿很难被动分开;被动屈腿相当困难,才可考虑下肢肌张力高,需康复治疗。
2.婴儿定时哭闹多与肠绞痛有关。平躺时不安、易哭闹,是典型表现。可能与胃肠发育尚不成熟有关;也可能与牛奶不耐受有关。哭闹时抱起来,特别是紧抱可缓解,说明与肠胀气有关。其实,让婴儿趴着也可缓解肠胀气引发的不适。口服西甲硅油有一定效果。若效果不佳,将配方粉换成部分水解配方。婴儿定时哭闹,不与饥饿有关,就应考虑与婴儿肠绞痛有关。肠绞痛累及生后2-3周至4-6个月婴儿,表现为无明显原因突然哭闹;排气多;喜卧位或竖着抱。医生听诊能听到非常活跃的肠鸣音。母乳、配方粉喂养都会发生。尽可能通过俯卧、顺时针按摩左腹部等方法缓解腹痛,还可服用西甲硅油。
3.颈部歪斜也称斜颈,是偏头常见原因。斜颈常与胎儿体位、出生时牵拉等有关。越早发现,及早治疗,越可有效预防和纠正偏头。治疗斜颈方法:物理按摩;支具;手术。对婴儿来说,按摩为常用方法。脸部不对称、两眼大小不一是斜颈常见并发问题,很难有效纠正。所以,及早纠正斜颈很重要。
4.大便带有少许鲜血,多是肛裂所致。首先,请教医生确定是否为肛裂。若是肛裂,注意调整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素食物或纤维素的药物制剂;去除“把便”方式,尽可能缩短每次排便时间,特别不能定时强迫孩子排便;每天1-2次用温黄连素水敷肛门或坐浴至少15分钟,再在肛裂局部涂红霉素等软膏。
5.大多数婴儿满6个月时开始出牙。出牙具有个体差异。极个别婴儿出生时即已出牙;也有一岁才开始出牙,更有一岁后才出牙的。这与遗传背景有很大关系,与缺少钙等元素无关。其实,出生前,牙胚即已形成,生后处于长牙阶段,直至牙齿萌出后,还会继续生长。早出牙者不需刻意补营养素。婴儿出牙顺序并不规律,出牙时间也有差异,这与缺钙无关。胎儿期牙胚即已形成,出生后在不断生长(长牙),萌出(出牙),成熟。整个过程个体化。长牙期间会牙龈不适,因此孩子会扣牙、咬东西、流口水等。按摩牙龈、咬磨牙棒能缓解牙龈不适,但牙齿不是被磨出来的,而是自行长出的。
6.由于胎儿在妈妈子宫内处于蜷曲体位,双腿也呈蟠曲状态,致使双侧小腿弯曲。婴儿出生后直到2岁左右,双侧小腿仍向外弯曲,这是正常现象。虽然双侧弯曲的小腿,在双腿合拢时,局部似乎呈O型,但不是O型腿。O或X型腿指的是髋、膝、踝关节之间的关系。对小腿弯曲,不需补钙或任何治疗。
7.喝水少与便秘关系不大,与饮食中纤维素不足和肠内正常菌群数量不够有关。肠内细菌败解纤维素形成短链脂肪酸和水,从而降低大便稠度。如果纤维素进食不足,如母乳不足,辅食中青菜少或过度加工;如果太干净(使用消毒剂),易出现便秘。便秘时,服益生菌和纤维素制剂,会有效缓解便秘。
8.为何总相信孩子缺营养素呢?为何不相信正常喂养可满足婴儿生长需要呢?!除纯母乳需要每天补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只要饮食正常无需额外补充营养素。不要天天纠结两个字“缺”和“补”。似乎不补营养素孩子一定会出问题。补营养素过多会影响孩子体内代谢的。能否坚持自然养育孩子呢?!
9.对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发热、皮疹、局部硬结等反应,家长非常纠结。这虽无可厚非,但应权衡疫苗接种后反应严重,还是被传染了疾病严重。疫苗接种是正向刺激免疫系统成熟过程,出现一定反应性症状不需紧张。不要因小失大。当然,接种疫苗时孩子应处健康状态。生病期间不宜接种疫苗。
10.四个月婴儿在大人腿上不停地蹦。提醒家长,这不利孩子下肢发育。众家长齐声说:“孩子喜欢,不蹦就哭。”孩子的习惯来自家长的引导。4个月婴儿应多趴着,以帮助腰背部肌肉发育,还可利于全身肌肉的协调,为坐、站、走…做准备。过早蹦,今后可能出现膝关节发育问题,形成O或X型腿。
11.只要发现新生儿伸舌时,舌尖出现内凹,成“W”型,就应考虑为舌系带过短,应尽快做舌系带松解术。年龄越小,局麻术中出血越少,手术越容易做,康复也越快。若错过新生儿时期,随时发现都可手术,只是多需全麻。否则,造成婴儿严重疼痛和心理创伤。如果舌系带短,会造成以后发音问题。
12.发热,包括高热,都是人体自身免疫能力的体现,是好事。发热可动用人体免疫系统,抑制和杀灭侵入人体的病菌。由于高热有可能诱发惊厥,再有会增加体内代谢,致消耗增加,所以才需服退热药。没必要注射退热药。如果不是严重细菌感染,也没必要用抗生素。一般感染引发的发热会持续3-5天。
13.婴儿臀部皮肤破溃与大便稀有关,更与局部护理不当有关。首先,寻找腹泻的原因。若未找到,可在原有喂养基础上,添加乳糖酶和益生菌。臀部护理注意点:大便后用清水冲洗臀部,并保持局部皮肤干爽,比如用灯烤或吹风机吹,千万不能用湿纸巾擦,否则损伤更重。皮肤干爽的基础上,才可涂药。
14.婴儿溢奶是常见现象,是因位于胃部开口的食道下端和贲门括约肌力量较弱,当腹压增高时(比如哭闹、俯卧、使劲用力)压迫胃部,使进入胃内的食物通过食道返回口腔一般不伴有痛苦感。只要进食后,将孩子处于偏右侧、半卧位,可有效减少溢奶。其实,溢奶并不严重。微生态制剂在此作用有限。
15.匹多莫德、施保利通等属于免疫增强剂,针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反复呼吸道症状(咳嗽、流涕、发热等)不一定是免疫低下引发的反复感染,很可能是过敏所致。在没有证据证实孩子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不能随便使用免疫增强剂。过敏是免疫异常增高的表现。免疫增强剂会加重过敏。
16.人体维生素D的来源:阳光照射皮肤;饮食;维生素D强化制剂。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不足,在婴儿4-6个月内,还不能添加辅食时,又不能接受足够阳光照射皮肤,只能依赖维生素D补充剂。佝偻病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预防,只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照射,或选择一种婴儿能接受的维生素D制剂。
17.是否需给婴儿补钙和鱼肝油绝不是依据时间,模仿他人,应该弄清补多少。首先,无任何理由需补钙剂。因母乳、配方粉中含有婴儿生长所需钙质。再有,必须清楚婴儿每天需400国际单位(10微克)维生素D。只有纯母乳喂养儿每天需补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混合喂养酌减,纯配方粉喂养无需补充。维生素D在促进骨骼发育方面有重要意义。正常婴儿每天需400国际单位。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少,所以推荐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配方粉喂养,要根据情况酌情补充,一般每天进食600-700毫升配方粉时可不用补充。不是完全按照年龄进行补充。怀疑佝偻病,可检测血液维生素D水平后合理的干预补充。
18.人体脊柱有四个弯曲——颈、胸、腰和骶尾。这四个弯曲会随着婴幼儿生长逐渐形成。只有当颈曲形成后才需枕枕头。当孩子会独立坐立时,颈曲才会形成。所以,建议会独立坐时才需枕枕头。不论是否枕枕头,睡眠姿势(平卧、左右侧位、俯卧)最好随机变化,以免因睡眠姿势导致头型异常。
19.新生儿黄疸不是一种疾病,是新生儿独有的一种代谢状况,如同发热、咳嗽一样。只有高过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对婴儿造成伤害。传统认为血液胆红素高过14mg/dl(240mmol/l)才需引起重视;生后3天超过17(290)才考虑光疗。多喂养是褪黄的最好方法,停母乳、服药都不是良策。不要恐惧新生儿黄疸。
20.对婴幼儿的进食会有推荐量,但不能拘泥于推荐量。由于每个个体的吸收、消化和身体状况不同,对进食量的要求会有差异。对婴儿,首先不是考虑进食量,而是生长结果。生长正常,即使进食量偏少,也不必担心;生长缓慢,即使进食量正常,仍须寻找原因。家长应关心生长结果,而不是喂养过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