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几乎睡整夜觉了,最近又开始频繁夜醒”,经常听到有妈妈这样抱怨。“一夜回到解放前”似乎比“从来没好好睡过”听起来更让人沮丧。
事实上睡眠引导是引导的大方向,妈妈们要随时准备迎接各种情况带来的反复和倒退。今儿咱就来讨论下,这个令人讨厌的睡眠倒退。
睡眠倒退的原因和表现
简单说来,两类事情会导致睡眠反复和倒退,一是让宝宝不舒服的事情,比如长牙、打疫苗、生病;二是生长发育相关的,比如翻身期、猛长期、大脑跳跃期。一般所说的狭义的睡眠倒退指第二种情况。
长牙:出牙期疼痛是几乎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过程,多数妈妈反映孩子在出牙期间有睡眠方面的异常表现,比如夜间频醒、暴躁难哄、哭闹增加等。
打疫苗:打疫苗对睡眠的影响时间比较短,一般在48小时内,由于发热导致身体不适,可能会睡得不安稳、容易醒来,或是嗜睡,一般在第一针表现比较明显。
生病:生病的宝宝需要更多的照顾和看护人更大的耐心,他会变得很黏人,且他的行为很可能会出现退化(嗯,其实大人生病也会变弱对不对)。
翻身期(以及其他大运动发展时期):翻身期的痛苦相信很多妈妈都是感同身受的,这也是睡眠倒退的最常见表现时期,夜间频醒、接不上觉是典型表现,对陪睡大人考验很大。现在的年糕小朋友就在经历这个时期,没睡熟或是一个睡眠周期结束的时候,还没睁开眼就翻啊翻啊的把自己翻醒了,头大啊。
猛长期:婴儿的成长不是匀速的,大多数婴儿在第一年会经历多个猛长期。一般发生在2~3周,4~6周,3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前后会有误差。主要表现在喂养间隔显著缩短、不规律,吃奶时脾气比较急躁,连续睡眠时间缩短。宝宝通过这些信号促进妈妈多产奶。猛长期一般持续2~3天,有时会到1周左右。
大脑跳跃期:the wonder weeks,在宝宝一岁半之前,大脑发育会经历10个呈跳跃式发展的高峰期,这期间宝宝会比平时更易怒、暴躁、黏人、难哄,甚至影响到食欲和睡眠。在每一跳结束后,宝宝会掌握更多的新技能,带给你很多惊喜,跳跃期会与大运动发展期有部分重合。具体发生时间参见下图,比如第一跳发生在4.5~5.5周(31-38天),天数计算以预产期为准。
除了上述这些原因,分离焦虑、环境或看护人变化等情绪上的因素,也可能导致短暂的睡眠恶化。
睡眠倒退的对策
1、什么训练也不做。这个“不为”,是针对睡眠训练而已。发现孩子有异常的睡眠表现,首先是寻找原因,绝不是急吼吼纠正他的行为。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就耐心陪伴孩子度过在这些特殊的时期,不要对孩子提更多的要求。
2、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做让他觉得舒服的事情,给他更舒适更有安全感的环境,多给他拥抱、按摩,让猛长期的孩子吃个够。
3、大运动发展时期,白天多运动多“放电”,多创造机会练习;晚上用枕头、睡袋等适当增加练习难度,宝宝因为练习翻身、坐、站而哭醒的时候,家长帮忙复位,温柔抚慰再次入睡即可。
4、努力维持原有作息,比如白天的小睡习惯,比如夜间早早的入睡时间。可以在睡前更长时间地安抚宝宝,帮助他放松,然后入睡。缺乏应有的休息会让宝宝因为疲劳而更加烦躁、难哄。
倒退遗留问题
睡眠倒退不会影响长期的作息习惯,理论上倒退期结束后就应该恢复原有睡眠特征。但有的宝宝在翻身期、出牙期结束后,依然要夜醒几次。生理问题没有了,这就是习惯导致的夜醒。
习惯性夜醒应该通过正确的引导予以破除,让宝宝可以持续更长时间的睡眠。这是必须“后妈”的时候,时间越长会越难纠正。原有睡眠基础越好,倒退过后会越容易回到正轨。
倒退时期的看护人心态
睡眠倒退终会过去,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的温柔陪伴。每个娃都有烦躁难哄的时候,哭的多,醒的也多。以前遇到这种事儿我总是很生气,语气也烦躁,妈妈的焦虑传递给娃,娃哭得更凶。这次年糕翻身期,夜醒好多我倒一点儿也不生气,娃睡不着自己也难受着呢,当妈的多担待点呗。
没有一个宝宝想故意捉摸自己的爸妈。孩子最爱我们,用他最大的热情回馈我们的拥抱、逗玩。哭闹的时候,要么是困得累得难受了,要么是需要我们的关怀。无论哪一种,都应该用温和、宽容的态度来面对。
睡眠改善最终的目的是让宝宝和妈妈都睡得更好。一方面要多学习睡眠知识,重视每一天的作息,每一次小睡,相信总会有改变;另一方面思想包袱放下,不急于达成太高远的目标,出现暂时的倒退和反复时不过分焦虑。妈妈自身乐于学习的好习惯、不急不躁的好心态才是影响孩子一生最强大的武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