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妈妈会问关于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经常因为如何分享产生矛盾,动手打架,令人头疼,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正好前段时间,跟一个妈妈聊天的时候,她说自己一岁八个月的孩子最近总是喜欢打人,她很苦恼。因为不敢带孩子出门,一到有小朋友的地方玩儿,过不了几分钟,孩子就会打人。她很尴尬但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制止。 关于小孩子打架这个问题,许多人看到这几个字就会精神紧绷。其实,孩子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今天先聊聊如何应对幼童时期的打架这个问题。 1 稳定情绪,耐心询问 成长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孩子们之间当然会发生真切的打架。如果孩子因为愤怒打了人,也还是有解决办法的。 孩子动手打人也许是因为恐惧,也许是出于保护自己,也有可能是情绪爆发不知如何控制。所以,当孩子伸手打了人,请爸爸妈妈蹲下身子抱抱孩子,首先稳定孩子的情绪,带孩子走出这个令人不愉快的场景。 等孩子平静下来,试着询问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这样的举动,然后再对症下药。如果一味的斥责或者批评孩子,只能让孩子更加自责,更难以管控自己的情绪,往往会脾气愈加暴躁,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无法收场。 不过,更多情况下,孩子们之间的打人仅仅代表一个平常的动作。 2 合理引导 小朋友之间的打闹,有可能只是表达问好和喜欢的另一种方式。 土豆十个多月的的时候,有一个邻居家的小女孩到我们家来玩儿,小女孩当时13个月左右。刚玩儿没多久,小女孩伸手就朝土豆头上拍了一巴掌。 女孩的妈妈惊叫一声,不敢,赶紧把女孩拉到一边。然而,奇怪的是。土豆并没有啥反应,小女孩也是表情很自然,没有任何愤怒或者不高兴。 后来,小女孩又拍了几下。我虽然心里也不舒服,但是我知道这不是欺负。可女孩的妈妈特别尴尬的说。我们最近总是打人,我得抱她回家了,现在都不敢出门。 其实,小女孩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打招呼,等同于我们成人世界的你好,或者我喜欢你一样。只是他们不懂得如何控制力度,更不知道这种问好的方式是不受大人们欢迎的。而我们却将其错误的划归到打人的行列,同时对孩子表达你这样打人是不对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合理的引导,比如,“宝宝,你是在跟小朋友打招呼吗?是不是很喜欢小朋友啊?”这个时候,孩子往往都会点点头或者微笑表示赞同。 那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小朋友你可以拥抱他;想给小朋友打招呼呢,可以挥挥你的小手说,'你好'”。 这样孩子就有了明确的意识,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问好。下一次就会尝试用这种方式来表达。 3 高质量的陪伴、熏染 小朋友从婴儿期开始到会爬,会走路,会咿呀学话,所有这些技能的习得除了自身的生长特点,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是模仿。 他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学习大人说话,吃饭,走路,摇头晃脑,举手投足。都说孩子是大人的影子。父母长辈的言行举止才是孩子日常接触最多也最容易效仿的。 我们时常会为孩子学了我们的某句话,尽管不清晰,但是依然博得大家的欢笑。因为这个鹦鹉学舌实在要把人心都萌化了。 同样的,当孩子学了我们说粗话或者动手打娃娃打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我们则表现出了忧愁或者愤怒制止,有时候也可能是大声斥责。总之,用了相反的过度夸张的方式回应孩子的这种模仿。 孩子并不懂自己两次的模仿,大人的反应为何那么大的差别,但是他知道这两种方式都能引起大人的注意。 那么,不管是我们对孩子的学舌而拍手欢笑或者对他学着动手骂人表示愤怒,这都会对孩子形成一种信号:这件事很有趣,可以赢得大家对我的关注。 所以,当孩子得不到大人的注意时,他就会选择重复先前打骂的动作,或者学舌的方式,希望通过这些唤起长辈的注意力。 说的白话一点,当孩子做出一些类似拍打这种异常的举动时,作为长辈不要用夸张的语言语气或者表情动作去过分强调,否则相当于是加深孩子的记忆。我们只需要微微一笑或者视若不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我们把他当作一件平常事,孩子也会觉得没什么,不会认为这件事很有意思而去反复练习。同时,这个模仿事件也在提醒我们高质有效的陪伴能降低学会“打”这一动作。 最后,身教重于言传,打铁还需自身硬。 作为父母长辈,我们自身不说脏话,不打骂孩子,让孩子在没有甄别能力的时候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不良习惯,传递更多的美好和健康给孩子,做父母做长辈想必会更省心,幸福感更长久满足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