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呱呱坠地第一声啼哭开始,就开始使用语言交流了。 一周至一个月期间的新生婴儿,能够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他们的不同需要,“我饿啦~”、“我冷~”、“讨厌,别碰我~”、“我很舒服~”——没错,这些都可以用哭声来表达,初为人母的妈妈要明白宝宝这些语言的含义。 两个月的宝宝在睡醒之后或者吃饭、穿暖后躺着时,会发出愉快的自言自语的声音,比如宝宝会发出“h~”、“m~”的音。 两三个月的宝宝会模仿大人的语音,有时还会出现与大人咿呀对话的现象。比如着急或不舒服的时候时常发出“i”和“e”的声音,在放松的状态下会发出“a”、“o”、“u”等音,还有的宝宝在三个月左右的时候还会连续用“ai”或“a”的音来招呼大人,吸引大人的注意。这些音节的使用,其意义不仅仅是比前一阶段的啼哭进了一步,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宝宝语言的启蒙。 所以,要想宝宝更好的学习说话,千万别错过了0-3个月宝宝的语言开发期。有些宝宝说话特别早,而且相当清晰,而有些宝宝迟迟不会说话,2岁了还只会像几个月一样发出一些听不明白的简单声音,排除生理因素,这跟大人是否抓住语言的开发期,是否及时科学帮助宝宝学习语言有很大关系。 那么,父母如何把握0-3个月这段时期,对宝宝进行语言启蒙教育呢? 1、用各种语音和声音来刺激婴儿 语言要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发展,大人对3个月以内的新生婴儿给予频繁的语言刺激,可以增加婴儿的发音机会。新生儿除了因生理原因的发音,其它声音往往都是在大人逗弄下发生的,所以,大人对婴儿的语音发展是有关键性作用的。我们都听过“狼孩”的故事,前不久新闻里报道有一个女孩子长期跟猪生活在一起,八岁了还不能讲话,其原因就是没有人类的语言刺激。 所以,大人要尽量跟宝宝说话,这种简单而持续的说话,对新生儿语言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多抚摸、拥抱宝宝,并和宝宝做面对面的语言交流 前不久,我在朋友圈召集了100位妈妈参加一个“宝贝爱你”的活动,要求每天对拥抱宝宝并说“宝贝,妈妈爱你”。抚摸、拥抱、亲吻这些亲密的身体接触,会让婴儿与父母之间产生相互依恋的情感,增强宝宝的安全感。 研究表明,经常和宝宝说话,抱他、逗他,能促进新生儿迅速增长体重,使孩子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并迅速对各种行为做出正确的的反应,其中就包括对大人的语言反应。这些亲昵的亲子互动,可以帮助宝宝将语音和动作建立同步反应,提高宝宝用语音表达意愿和与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3、听音乐,训练宝宝有意识的倾听能力 0-3个月的宝宝睡前听节奏舒缓的轻音乐、旋律优美的曲子,可以刺激听觉器官,促进大脑机能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强宝宝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这些活动能有效提高宝宝有意训的倾听能力,听的能力跟说的能力则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耳聋的人基本上不会说话的原因。 4、进行早期阅读,初步激发宝宝的阅读兴趣 经常有新手妈妈问我,宝宝还小,听得懂你讲的故事吗?我的回答是关键在于听,而不要追求懂。新生婴儿出生后,就可以开展阅读教育了,大人可以在让宝宝听和说的同时,用图片、图形、脸谱等简单的、色彩对比强烈的画面吸引宝宝看,大人用手指着画面用语言做讲解,边看边说,边说边看,手指到哪儿就说到哪里,每次阅读的时间1-3分钟不等。这个活动看似简单,贵在坚持。其实,我的“修爸爸讲故事”也是由当初给儿子讲故事而来的。 5、做一些听音和发音的游戏 0-3个月的宝宝可以适宜地做一些亲子游戏,以训练听音和发音的能力。这种亲子活动很多,我去年也做过详细的整理,下面介绍三种游戏。 发音游戏。大人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如“a”“o”等。大人可以先叫宝宝的名字,然后用目光注视他,同时用一种唱歌的形式来发出“a……”的声音,接着再抚摸他,冲他微笑,然后稍微停一会儿,等待宝宝做出回应,如果宝宝发出了回应的声音,大人立即重复宝宝的声音,并且反复与他做这种游戏,这样能使宝宝很快学会发出一些声音。当然,宝宝也许不会理睬你,所以你需要非常有耐心。 唤名游戏。靠近宝宝,呼唤他的名字,每天微笑着呼唤他,用不了多久,宝宝会在每次你呼唤他的时候给出积极的回应。这是一个非常温馨美妙的活动。 摸脸游戏。两个月左右的宝宝视力只能看到15-20厘米内的物体,在这个距离内正好能看清妈妈抱他或哺乳时候的脸,这时候妈妈可以握着宝宝的小手,让他的小手在自己的脸部轻轻地抚摸,并告诉他摸到的是什么,比如摸到鼻子,就说“鼻子,鼻子,宝宝摸到妈妈的鼻子了”。这样能使宝宝所感知的物体与相应的语言之间建立一种对应联系。 宝宝的成长是不可逆转的,0-3个月是语言启蒙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希望妈妈们都能了解这些成长规律,用科学的育儿知识培养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