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不再“偷东西” 孩子行为背后一定有他的动机,善意地理解孩子,再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坏行为”就能得到纠正。 1.要先进行自我反省,找到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如果平时管教严格,就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并给予满足,让孩子知道他想要拥有某样东西时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得。如果对孩子的要求一直不予以满足,孩子有任何想法和需求就不会再与大人沟通,而是自己想办法去获得满足。 2.培养孩子的“所有权”意识 2~4岁的孩子正是建立所有权意识的关键时期,父母可以对家中的物品标注“所有权”,告诉孩子,没有得到主人的同意,不能使用或拿走别人的物品。对孩子的物品使用时也要征得他的同意。尤其有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他的玩具时,更要征得他的同意,绝对不能因为孩子不同意就骂他“小气”。 3.要态度平和地弄清楚原因,不要用粗暴的行为对待孩子 孩子拿走别人的玩具或者其他东西,他只知道自己喜欢,想要拥有它。对于这种行为会产生的后果,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如果父母用粗暴的方法对待他,把东西从他手里抢过来,强迫他去道歉,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感觉内心很受伤。 孩子会觉得:我想要拥有这个东西,我告诉你们,你们不买给我,我自己想办法获得了,你们居然还骂我!下次他就会用更加隐蔽的行为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物品。比较好的方式是用和缓的方式接纳孩子的需求,告诉他想要拥有某件物品时应该怎么做。 4.对物品进行归还 父母可以鼓励他自己去还,也可以陪着他一起还。但一定要注意,只归还物品,不要对孩子的行为做任何评价,以免伤害到孩子自尊。对于小一些的宝宝,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寻找解决方法。 比如,可以一起做角色扮演游戏,爸爸妈妈和宝宝分别扮演不同的小朋友,爸爸拿走了妈妈心爱的玩具,妈妈找不到了,很伤心,让宝宝想一想该怎么办。然后爸爸妈妈再把正确的解决方法演示给宝宝看。当宝宝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时,他就不容易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