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快点,我们要迟到了,妈妈上班也快晚了,再快跑几步!”“怎么这么慢,赶紧的,都快1分钟了,这口饭怎么还在嘴里,快咽下去,算了,我来喂你吃,这样快!” 这些催促乃至代劳的情景家长们是不是非常熟悉?“快点起床”“快吃快吃”“你怎么那么磨蹭啊”“你能不能快点走”这些话你是不是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 不要轻易打乱孩子的节奏 科学研究表明,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一般都会有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现为反应迟缓、自我压抑、对某些事物过分依赖。第一类孩子学会了取悦他人并优先满足他人的愿望,第二类孩子却因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坏孩子”,从而失去自信。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让孩子丧失自我。 不恰当的“催促”催生焦虑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种正常现象,它能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但是,当催促过多地表现在与孩子的关系上时,通常是因为父母自身的焦虑。当父母无法克服这些焦虑,将这些焦虑转嫁给孩子时,伤害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经常被父母催促来催促去,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以一种极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这种被动拖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反抗和愤怒。 让孩子找到合适自己的节奏 其实孩子有其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节奏。他们的慢可能是他们正在慢慢的感知世界,适应生活,而并非是故意拖沓。家长要做的是尽可能帮助并陪伴他们认识世界,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适应自己的节奏。家长们可以放下自己繁重的工作,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体会亲子时光的快乐。做好时间管理,给孩子足够的留白时间,让“催促”尽可能的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