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恩硕妈妈。今天恩硕没去上学,所以文章更新的有点晚。 我先来说一下恩硕最近出现的一点小问题吧,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今天文章的题目。上个星期一我们回了一趟西安,回来之后老师给我说恩硕变的怪怪的,但当时也弄不清楚到底怎么怪怪的,最后只说好像变的有点“嗲”。老师说了以后我就特别留意恩硕,昨天带他去游泳,他居然又开始害怕游泳了,因为以前恩硕是害怕游泳的,但后来已经克服了这种恐惧,所以这里我用“又”。实际上前天我就发现他表现出对一些新事物的恐惧,前天我给他买了一盒蓝莓他居然不敢吃,当时我确实粗心大意了,没当回事。倒是老师的话警醒了我。 其实回西安的第一天恩硕就发烧了,我带他去看了两次医生,恩硕一直很害怕医生用棉棒看他的喉咙,结果那天他被看了两次,而且还抽血化验了两次血常规。我就想到会不会是那天的经历让他变得“胆小”了?后来我验证了这一点,之前给他奶奶打电话的时候,恩硕一直都有很高的兴趣,会一直互动,而且会说他想回奶奶家之类的话,这几天根本不愿意和老家打电话互动。今天咳嗽去医院,医生什么也没说,他就张大了嘴巴,表示自己很乖,不需要用棉棒,医生刚把他头太一下,他就哇哇大哭起来,表现的极度恐惧。 这就是我今天题目上说的,“出现的问题”其实不在“问题本身”的一种形式,他对新事物的恐惧,和不愿意和西安老家的亲人互动,以及老师以为的“嗲”,其实都是因为回到西安那天在医院所经历的。知道了问题是出在哪里,那接下来我们看应该怎么做?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既然孩子害怕那件事,那我们就闭口不提那件事,让孩子慢慢遗忘。事实上正确的做法刚好相反,正因为他害怕那件事情,我们更应该去帮助孩子“复述”这件事情,以便让他能直面这件事情,在“复述”的过程中孩子会渐渐的感觉那件事情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孩子才能坦然面对。实际上心理康复师对受过严重不良刺激的孩子,也是通过采用“复述”的方法帮助那些孩子走出心理阴影的,“复述”是心理康复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以上是一种“问题的出现,不在问题本身”的形式。还有一种是这样的,我还是举一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去年冬天大概有两三天的时间,不管我干什么事情好像都不顺恩硕的心意,举个例子,那天他哭闹着说他要喝牛奶,我给他冲来牛奶,还没喝他就说“太烫了!”,我说“不烫”,他执意说烫,我就给他用两个杯子倒了几下给他,又没喝就说“太凉了!”,紧接着说“我要喝银耳汤!”,我就给他热了银耳汤,他尝都没尝,就说“银耳汤不好喝,我不要喝了!”,然后又说“我要睡觉!”我就把他抱起来说“妈妈抱着你睡”,他说“不要,我要在卧室床上睡!”于是我把他抱进卧室放在床上,他又说“我要你抱着睡!”我坐在床边抱起他,他又说“我要你抱着我到客厅睡!”······,就是这样,做什么他都不满意。那个时候我很焦虑,而且已经约了儿童心理咨询师准备带他去咨询了,那天下午我带他去公园玩,发现他什么问题都没有,一回家问题就又来了。于是我就在想是不是因为前几天他感冒,户外活动太少的原因,我就试着一天在外面玩更长的时间,他不说困,我们就不回家,结果问题真的神奇的得到了解决。 以上又是另一种“问题不出现在问题本身上”的形式。孩子的这种现象真的不只是个别的孩子会出现,我身边就有好几个妈妈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一个孩子是以前不尿床,突然开始连续尿床现象。还有一个孩子是类似与恩硕那种,但主要表现是“选择困难”或者叫“选择恐惧”,最后都是经过反思找了原因,解决了问题。 所以在我们遇到这种孩子突然出现反常的行为,我们千万不要急着去指责孩子,多去想一想,是不是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对孩子产生了影响?找到了问题所在,在用直接解决办法,或“复述”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宝宝有类似情况的吗?欢迎并感谢大家留言分享哦。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大家明天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