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对宝宝饮食的关注高于一切,尤其很多隔代带养的祖辈,就怕孩子吃不饱、吃不好,只要孩子一顿不肯好好吃饭,他们便会为此而焦虑。很多家长填鸭式的喂养方式,过度喂养的不良习惯,导致的宝宝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也接踵而至。 过度喂养危害宝宝身心健康 现代意义的过度喂养是指给予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超过婴儿机体保持代谢稳态的需要。过度喂养对宝宝的身心健康有着不良影响。 1.引发肥胖:过度喂养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导致孩子肥胖发生,产生脂肪的堆积,心、肝、肾同时受累。 2.致消化不良:过度喂养,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久则成疳积。 3.影响智力发展:太胖的孩子不喜欢运动,也就限制了孩子认知水平的发展,不利于本体感和感觉统合的建立。孩子由于吃得太多,消化系统大多数时间都在工作,这就需要机体不断调动全身大量的血液优先供应消化道,这样就造成应该供给大脑的血液反而减少,脑组织不能获得必需的营养供应,导致脑组织发育不良,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4.不利于个性形成:另外,这样的孩子通常由于运动能力差,反应不敏捷,会严重影响他的社交发展,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形成。 错误喂养方式导致过度喂养 是否过度喂养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喂养人对宝宝摄入量的判断。许多妈妈根据自己认为宝宝应该进食的数量,促使宝宝尽量多吃;还有些妈妈根本不知道宝宝吃了多少,也不知道如何衡量宝宝吃了多少,只要宝宝张嘴就喂食,从而导致过度喂养。 7大措施避免宝宝肥胖 家长要及时纠正过度喂养的行为,重点是知道宝宝该吃多少,吃了多少,从而保证宝宝合理的进食量。 1.按需喂哺转为按时喂哺 对于新生婴儿来说,按需喂哺是比较科学的喂养方式。而等到宝宝3~4个月大以后,母乳喂养的宝宝会逐渐自觉地做到按时吃奶,间隔时间一般为3~4小时。人工喂养的妈妈也应掌握婴儿一天的配方奶的需要量,一般总量在900~1000ml。妈妈需要使用刻度精准的奶瓶、水杯等喂哺道具,做到喂奶、喂水数量心中有数;也避免了孩子一哭不加分析就毫无节制地喂奶,从而喂出一个肥胖儿来。 2.辅食不可过早添加 三四个月的婴儿还不该添加泥糊状食物--米粉、蛋黄、粥等食物。这是因为一方面婴儿消化系统还不能消化这些食物,在缺乏淀粉酶时,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可能在肠道发酵产酸,刺激肠道而造成腹泻;另一方面就算是孩子消化道能接受这类食物,过多能量的摄入最终会导致肥胖。 3.辅食喂哺定时定量 随着宝宝长大,他能吃的食物种类不断增加,一些家长就怕宝宝挨饿,也不时地往小嘴里面塞些食物。其实,这样零零星星地吃东西,会使胃肠道超负荷工作,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因此,在幼儿期家长应该对宝宝的饮食进行定时和定量,两顿正餐之间一般保持4个小时左右,中间可加一顿点心。 最好的方法是,妈妈为宝宝选择有刻度的安全喂食碗,轻松掌握宝宝每次的进食量,并根据宝宝的需要随时调整,逐步帮助培养宝宝定量和适量的规律用餐习惯。 4.自做辅食新鲜安全又营养 从小养成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爱吃方便食品和零食,喜欢外出就餐等会造成孩子热量摄入过多而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妈妈可以充分利用研磨碗等辅助工具,自己在家为宝宝做辅食。自做辅食能够保证原材料的新鲜,越是新鲜的食物营养素保持得就越好。 5.制定固定的就餐时刻表 点心和正餐对于满足幼儿生长需求同等重要。制定一个固定的就餐时刻表,包括早餐、早点、午餐、午点、晚餐和晚点,让孩子知道一天每隔2-3小时就会有食物供应,以确保他们不会挨饿。避免在固定的2餐间发放食物。如果孩子有一餐没吃,他/她只能等到几小时后才会得到下一餐。 6.营造轻松的就餐氛围 就餐时应避免分散注意力。吃饭时关掉电视,也不允许宝宝边玩边吃。有的妈妈用玩具、电视做为孩子吃饭的奖励,导致宝宝为了有机会玩乐而暴饮暴食。 妈妈还可以根据宝宝年龄利用吸盘碗、易握学食碗的帮助,让孩子自己进食。父母可以准备一些如水果、蔬菜等,做成适合孩子抓握的片状、条状、块状,以及其他可爱有趣的形状,引导孩子一手握碗的手柄,一手自主进食。 7.不要将食物作为奖惩的道具 切忌用甜点进行哄骗和引诱,或扣押甜点以示惩罚。不要将食物用作一种慰藉,这可能造成孩子将食物当成安慰物,万一遭遇不顺心的事情就用吃东西来安慰自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