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宝老爱一个人玩,怎么催促他都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怎么办?” 小小孩就是不爱跟别人玩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但要帮助孩子与同伴交往,首先要了解一下孩子同伴交往发展的大致过程。 0-2岁的时候,还不太会真正和他人玩。在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玩的时候,宝宝可能观察爸爸妈妈怎么玩,或者模仿爸爸妈妈怎么玩。当你把两个孩子放一起,他们通常也是自己玩自己的。 1岁半到2岁半,孩子有可能观察别的小朋友玩。但是只是在周围“徘徊”而并没有想要加入的意愿。 2-3岁的孩子开始关心同伴,喜欢和别人在一起玩,也喜欢观察别的孩子怎么玩。这个阶段我们叫“平行游戏”,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游戏。比如,一个孩子在搭积木,另一个孩子也在搭积木,他们会互相观察,但是通常不会合作搭一样东西,也不会想到用自己的积木去帮助同伴完成一个城堡。 3-4岁的孩子,会互换玩具和工具。比如,我缺一个红色的积木,你能不能给我这个,让我把这个城堡的窗户搭好?有时候也会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个目标。但有时候也往往只专注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游戏。 4-5岁,孩子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游戏”。他们可以遵守游戏的规则,比如丢手绢这样的游戏。孩子们享受有规则的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也知道照顾别人的情绪,学会适当地礼让。在游戏的互动过程中,孩子的社会性得到飞跃式发展。  孩子要游戏,父母做准备 我们了解了这样的发展过程,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更好地去帮助孩子。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我们请小朋友来家里玩的一些准备也不一样。 邀请的人数合适。我家孩子一两岁的时候,通常只请一个小朋友。对一个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和一个小朋友一起玩比和多个小朋友一起玩要容易。 当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可以同时请几个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时候,父母如果能安排一些比较适合多个小朋友的活动,效果就比较好。比如画画、过家家、看医生,去商店买东西等等。在这样的游戏里,每个小朋友都会有一个角色,有利于他们融入。 玩具的种类和数量恰当。玩具的数量不要太多但是也不能太少。玩具的数量会影响孩子互动的方式。玩具太多,孩子们各自玩自己最感兴趣的玩具;玩具数量太少,那就会引起孩子之间抢玩具起冲突而不是合作地玩。 相同或类似的玩具能推动孩子和别人一起玩。如果请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可以安排一些同一个主题的玩具。这样两三个孩子可以就同一主题玩上一段时间,也有利于他们互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