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月:黄疸黄疸是每个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的“必经之路”,表现为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周身发黄的症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生理性黄疸可以自愈,且不会对宝宝健康和发育造成影响。如果黄疸出现较早,值比较高,就提示有病理性黄疸的可能,需要及时请医生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对宝宝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病理性黄疸可能由很多原因引起,最常见的是母乳性黄疸。是因为妈妈母乳中P-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宝宝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如果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症状继续加重。且停止哺乳48O小时,黄疸明显下降,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则提示母乳性黄疸的可能。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对宝宝造成严重伤害,妈妈不必惊慌。可暂停母乳喂养,用配方奶代替,待宝宝黄疸症状好转之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第二个月:哭 宝出生第一年里,一切需求都用“哭”来表达。渴了、饿了、冷了、热了、寂寞了、生病难受了……妈妈需要从“哭声”的细微差别中判断宝宝的指令,真是很有难度。有时宝宝明明吃饱、喝足、睡得也不错,却没事儿找事儿似的大哭不止,挑战妈妈的极限。事实上,只要排除了疾病的原因,又解决了宝宝诸如尿布湿了等实际问题,妈妈不妨放手让宝宝哭一会儿,因为“哭”并不是一无是处的。通过“哭”宝宝学习如何向外界传递信息,通过“哭”宝宝的肺部得到锻炼,达到增强肺活量的目的。 如果宝宝在三个星期里,每个星期有三天,每天连续哭3个小时的话,就可能是患上了肠绞痛。肠绞痛虽然不是什么影响宝宝健康的大病,但发作时宝宝的不适和持续哭闹也会让妈妈焦头烂额。因此,最好带宝宝到医院确诊,井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一些缓解宝宝症状的措施。 第三个月:抬头 抬头可以帮助宝宝锻炼颈部、胸部背部的肌肉,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呼吸道疾病的预防,还能为宝宝早期的视觉发育带来帮助。学会抬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发育的过程。从出生几个星期时,宝宝就会下意识地努力收紧颈部肌肉,尝试把脑袋抬起来。到了2个月左右,大多数宝宝就可以在俯卧的时候,将头抬高30°~45°。 3个月大的时候,脖子就可以将头稳稳地支撑住了。宝宝开始尝试使用俯卧撑的姿势,用双肘的力量支撑起上半身。到了4~5个月的时候,宝宝俯卧时已经能够将头抬高到90°,为以后学习翻身和坐打好了基础。需要提醒妈妈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到了6个月还不能抬头,或一直没有抬头的欲望,就需要带他到医院检査。 第四个月:添辅食 4个月添辅食还是6个月添辅食是很多妈妈为之纠结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大可不必一定在两者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宝宝胃肠功能的发育速度不同,有些宝宝在4个月左右就可以耐受辅食,而有些宝宝却需要等到6个月大的时候才能接受。 因此,不妨将何时添加辅食的决定权交给宝宝,当宝宝开始对大人进餐产生兴趣,喜欢注视餐桌上的食物,甚至流出□水。当宝宝可以坐在餐椅上,颈部肌肉足以支持头部。当你尝试把食物送进宝宝嘴里时,宝宝能够伸出舌头,此时你就可以尝试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第五个月:长乳牙 宝宝乳牙共有20颗,包括8颗切齿,4颗犬齿和8颗臼齿。一般情况下,宝宝出生5个月左右长出第一颗牙齿,到2岁半左右乳牙出齐。6岁左右乳牙逐渐脱落,恒牙开始萌出,取代乳牙。 宝宝长牙早晩的个体差异非常大,有的宝宝4个月甚至更早就长出了第一颗牙,而有的宝宝8~9个月时嘴里还是光秃秃的。对于长牙稍晩的宝宝,妈妈完全不必担心。当你发现宝宝见东西就咬、牙龈红肿、□水狂流、晩上哭闹增多、不明原因低烧,甚至揪耳朵或饮食习惯改变时,小乳牙大概就会很快破土而出了。冰冻牙胶、苹果或胡萝卜条、磨牙饼干都是缓解长牙不适的得力工具。 第六个月:背奶 该上班了,母乳喂养还能不能坚持?答案毋庸置疑——当然可以。只要你做好如下准备。 ■ 思想准备:坚定母乳喂养的决心,树立排除万难的精神,顶住提倡断奶的舆论压力,屏蔽“找地做饭”时周遭的异样目光,誓将“母乳喂养”事业进行到底。 ■ 装备准备:吸奶器——电动吸奶器省时省力但不好携带,手动吸奶器经济实惠但操作费力,妈妈可以结合自己的需要选择购买。保温包——又称“冰包”,用于上下班途中给母乳保冷。除了专业品牌的保温包,超市买雪糕赠送的保温包也可以加以利用。蓝冰——仅仅是保温包,最多只能维持包中母乳的温度,必须加入蓝冰才能达到持久保冷的效果。储奶袋或储奶瓶——用于途中携带和冷冻冷藏时储奶。 ■ 业务准备:熟悉“背奶”流程,对“吸奶、储奶、冻奶、温奶”几个环节的业务熟练。 第七个月:坐 宝宝要坐起来需要有强壮的背部肌肉作基础。宝宝坐得稳了,说明他的骨骼发育、神经系统、肌肉协调能力等趋于成熟。通常宝宝会先靠坐,呈现半躺坐的姿势。接下来会尝试身体微微前倾,并用双手在身体两侧支持着坐直。 一般情况下,宝宝到了6个月左右,背部肌肉才能够支撑起上半身,但由于背肌的力量还不强,常常只能坐一小会儿就歪倒了。随着主管平衡能力的前庭器官的发育,宝宝到了7个月左右的时候,就能够不用双手支撑,独自坐直了。 到了8个月,宝宝对坐的控制会更加游刃有余,能够自如地身体前倾,伸手去抓玩具。需要提醒妈妈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到了7个月还没有想坐起来的意愿,到了8~9个月时还不能自己掌握平衡坐稳,就最好带他到医院检査。 第八个月:爬 爬虽然对发展宝宝的平衡感很有帮助,但并不是所有宝宝都一定要经历的发育过程。宝宝在爬行时会运用到身体的25个部位,推动自己向前。由于运用身体的习惯不同和爬行阶段不同,宝宝的爬姿也会千奇百怪。宝宝学爬的过程比起其他动作要更漫长一些,通常要经历从宝宝7个月到11个月这5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引导宝宝,不要着急。 有些宝宝跳过爬行阶段,直接站立和行走,也是正常的,妈妈不必强迫宝宝学爬。需要提醒妈妈注意的是,有些宝宝在爬行时会出现用一条腿爬行来带动另一条腿的方式,或是总是用坐姿向前爬,这可能提示宝宝肌肉、神经或大脑发育出现异常,最好带宝宝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査。 第九个月:睡整夜觉 随着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刚出生时的那种“想睡就睡、想吃就吃”的生活节奏,会逐渐被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取代。加之宝宝已经能够理解昼夜变化,一次摄入的奶量也有所增加,开始有了攒肚的趋势,大便次数减少,这些都为宝宝睡整夜觉提供了条件。夜间宝宝一旦哭闹,要及时找到哭闹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给宝宝换尿布、喂奶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光线不要太亮,因为一旦宝宝彻底清醒后,就很难入睡了。母乳喂养的宝宝,夜间吃奶的次数会相对频繁,如果担心频繁喂奶会吵醒宝宝,不妨采取母子同床的方法,这样可以最大并限度地保证宝宝和妈妈的睡眠质量。 第十个月:叫妈妈 宝宝从出生就已经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和外界进行交流。在最初的曰子里,宝宝利用哭声向妈妈传达自己的各种需求。随着宝宝的成长,眼睛注视时间的增长,和妈妈的目光交流会越来越多。通常当宝宝2个月时,就会向妈妈露出第一个有意识的微笑。 之后,他会慢慢学习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咿咿呀呀的宝宝语和妈妈进行交流。到了6个月左右,宝宝就开始有意识地模仿大人说话的样子。研究发现,在宝宝最初学习语言的阶段,和成人交流越多,宝宝的语言技能发育就会越理想。因此,妈妈不要怕宝宝听不懂,一定要抽空多和宝宝说说话。洗澡时、换衣服时、喂奶时、换尿布时部是理想的亲子交流时间。 第十一个月:站、走 站是走的预备阶段,当宝宝觉得腿部力量足以支撑起自己时,自然会扶着东西练习站立。拉坐练习和腿上弹跳有助于增强宝宝的腿部力量,让宝宝站得更稳。具体训练方法是: ■ 拉坐联系:让宝宝仰卧,妈妈拉着宝宝的双手,让他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循环重复。 ■ 腿上弹跳:妈妈坐在椅子上,宝宝站在妈妈大腿上,妈妈扶住宝宝腋下,让宝宝在妈妈双腿上跳跃。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9个月左右可以扶着东西站立,10个月左右就可以独自站立了。如果宝宝到了1岁半还不能自己站立,就最好带他看医生。 宝宝一旦能够自己站稳,就会迫不及待地迈出人生第一步。开始宝宝会扶着东西慢慢向前移动,到15个月左右,大多数宝宝就已经能够独自行走自如了。能正常走路,说明宝宝的骨骼、肌肉、平衡和协调能力都发育的很好。如果宝宝到了2岁走路还是跌跌撞撞,总摔倒,就可能提示宝宝的骨骼结构或控制平衡感的小脑出现了问题,需要带他去医院检査。 第十二个月:断奶 应至少纯母乳喂养至宝宝6个月,母乳喂养最好能到2岁。你远远超越了最低要求,但离理想状态还着实有一段距离。在宝宝1岁生曰这个重要节点,你因为是否“该断奶”而举棋不定。 对于何时断奶这件事儿,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之多,要综合地分析妈妈和宝宝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才能做出最适合的决定。宝宝的需要应该被优先考虑,而妈妈的因素也不能被忽视。如果妈妈为了坚持母乳喂养压力过大,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亲子关系就得不偿失了。 不妨调整自己的心态,正视母乳喂养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如果困难能够被克服,继续母乳喂养对宝宝当然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困难确实难以逾越,就放松心态,接受现实,和宝宝一起迎接断奶和换奶的挑战。毕竟比起母乳,快乐的妈妈对宝宝来说更重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