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养儿一百岁, 长忧九十九”,妈妈的担忧从宝宝第一口奶开始,第二道难关就是第一口辅食,小小一口都有大大的学问,对辅食没有概念的新手妈妈,究竟怎样辨别各类喂养知识的真真假假呢?

小编请来了法国妈妈Julie当一回辅食谣言粉碎机,在妈妈社群里找来4个关于辅食的热点,往下拉,看小编为你逐一“生剥”~
误区一:只喂母乳就好了,辅食晚点没关系?NO!
现在大多数妈妈都已经知道母乳营养好,不能过早的添加辅食,但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过晚添加辅食。
根据WHO、美国儿科学会、中国营养学会等权威机构建议,4~6个月是辅食引入的关键期,绝不能早于4月龄,也不宜晚于8月龄,以免错过宝宝接受“辅食”的窗口期,造成今后喂养困难。

留意4大信号,抓住宝宝接受辅食机会窗 YES!
1、 一般来说,当宝宝的体重长到出生时的两倍,重约5.9公斤或更多时,他们可能已经准备好接受固体食物了;
2、 宝宝可以适当地控制自己的上半身,做扭头或者转身这些动作行为;
3、 宝宝对大人的食物产生了兴趣,大人吃东西的时候,她已经有了一些想抢、抓等等的行为意识表现;
4、 宝宝看到新鲜的食物,他有伸舌反射或者吞咽反射。
第一口辅食选择中法对比:
中国妈妈coco: 我娃是从米糊开始的,接着是尝试一些土豆、蛋黄等。
法国妈妈Julie:我宝宝一开始先尝试蔬菜泥,尽量选择没有特殊气味的蔬菜,比如南瓜、青菜。再后来会尝试一些水果泥。

小编干货:中国妈妈通常从米粉等碳水化合物和蛋黄开始,容易引起过敏与引起便秘,法国妈妈先从蔬菜泥过渡到水果泥,宝宝能更好消化。也可以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与膳食纤维。
误区二:宝宝牙没长齐,辅食越烂越好?NO!
很多妈妈都会想方设法压碎辅食,弄得越烂越好,方便宝宝吞咽,避免噎着。
事实上,辅食太精细,其实是在坑娃。长期给宝宝吃太细腻的食物,不仅会导致挑食的毛病,还会影响宝宝咀嚼能力的锻炼和牙齿的发育。
辅食适当“糙”,宝宝口腔发育好 YES!
想要宝宝口腔发育好,一句话总结就是不要吃得太细!宝宝添加辅食后,妈妈不妨逐渐让他们吃得“糙”一些:
第一阶段(6月龄):吞咽型辅食,质地为稀泥糊
第二阶段(7~8月龄):蠕嚼型辅食,质地为稍厚泥糊
第三阶段(9~10月龄):细嚼型辅食,质地为碎末
第四阶段:(11~12月龄):咀嚼型辅食,质地比正常饭菜软烂
第五阶段(1~1岁半):食物制作仍需相对细软

误区三:宝宝辅食要清淡,不能放油? NO!
在辅食问题上,很多妈妈谈“油“色变。事实上,宝宝对油脂的需求高于成人,适当的油对宝宝是非常有益的——胡萝卜必须过油才能释放出胡萝卜素
辅食添加后,谨记为宝宝“添能加油” YES!
宝宝的身体发育以及大脑和神经的发育都需要脂肪酸的参与。食用油是宝宝补充不饱和脂肪酸的良好来源。
6个月~1岁:一岁内宝宝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每天需要额外添加约5~10g油脂,妈妈在制作辅食时,滴入几滴油就即可
1岁~3岁:适当烹饪,适度放油、少吃油炸食品,给宝宝炒制饭菜时,可添加比大人摄入的油量少一些
区四:辅食吃得好,其他一切不讲究? NO!
辅食添加之后,很多妈妈辅食喂养得好不好的第一标准就是吃得要够多。有些妈妈怕宝宝因为喝奶“耽搁”了吃饭,实施“断奶”或者减少奶量。
辅食、奶量要科学分配 YES!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继续母乳喂养至1岁以上甚至更长时间,此期间需要添加辅食,但奶依然是这个阶段最主要的营养来源,这期间的奶量每天在600-800毫升。
1-3岁的孩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3岁,每日给于不少于相当于350毫升液体奶的幼儿配方奶粉
法国妈妈Julie: 为了给宝宝补充大量的钙质和蛋白质,我跟很多法国妈妈一样,我会给宝宝喝配方奶粉,还有各种奶制品,酸奶、奶酪等。

L'avenir d'un enfant est l'oeuvre de sa mère——Napoléon Bonaparte
孩子的未来就是妈妈的作品——拿破仑•波拿巴
这句话送给无数充满爱,在辅食路上不断探索的麻麻们!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