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又犯错了!明明说过你了!” “我是不是说过很多次了,不可以犯这样的错误!”  从小到大,你是否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不允许犯错,因为犯错就是失败,等到长大以后,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犯错。孩子越来越淘气,不听话,屡教不改,都是因为管教不严,罚得不够…… 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朱莉•莉斯考特-海姆斯博士,在《怎样养育成人:打破过度养育,成功养育孩子》一书中,指出了“过度养育”的弊病。在书中,儿童发展研究者福斯特•克莱恩和吉姆•费提出了“直升飞机父母”一说,形象地比喻在孩子(包括已经成年的孩子)头上盘旋着不肯离开的父母们为“直升机父母”——  “ 我们就像对待珍稀花草一样对待孩子,在照料上不厌精细,一见风吹草动,怀疑孩子可能受到打击,便冲上去保护。”他们习惯不停把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孩子,用经验教训给孩子指明"捷径",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一生。但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孩子需要自己“犯错”,思考和探索之后才能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真正成长。 ” 而在中国,家长的“过度养育”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家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所有的希望都好像放在了一只“篮子”里,自然会格外地担心篮子里的“鸡蛋”:怕孩子学坏、怕孩子生病、怕孩子不成器等等。小到在微信上给孩子拉票,大到找媳妇带孩子,都是父母操心的事情。  ✦独生子女:家家都只有一个孩子的现状导致父母“过度养育” ✦过度焦虑:焦虑来自对经济、就业、生活环境的担忧,希望最大程度保护孩子。 ✦愧疚补偿:父母们因为平时工作忙,缺少陪伴,为弥补自己的愧疚而采取的补偿方式。 ✦相互比较:来自周围其他家长的压力,让家长感觉如果不上心,就是不负责。 “直升机”父母除了不希望孩子“犯错”、走弯路以外,对孩子的呵护也已到了费尽心思的地步。这样的家长天天接送孩子,隔三差五地给老师打电话,或者没事往学校跑,时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希望所有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他们为孩子安排各式各样“对他好”的补习、活动,深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点…… 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 这样的养育会在某种程度上会损害孩子的能力、韧性、快乐和自我意识,也影响他们往后的就业和婚姻。  过度养育的后果,会往后延续多年。虽然比较而言,过度参与的父母好过掉以轻心或漠不关心的父母。但困难的地方在于确定是否“越线”的尺度。  如果因为孩子淘气、害怕孩子学坏,就特别害怕孩子犯错,看紧孩子,把孩子的各种想法扼杀掉,让他们按照我们认为安全的方式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成长,这样反而会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机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天性。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更想离开家庭的"牢笼",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没人希望被控制、被剥夺自由生长的权利。养育孩子要把握度——“看望(但别太频繁),沟通(但别太频繁),别(太)焦虑,变化是意料之中的事,信任孩子。” 在打击与控制下成长的孩子,会容易丧失信心、悲观恐惧、不敢面对挑战、失去勇气。家长应该做的,是在原则范围内允许孩子自己去体验和“犯错”。因为犯错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环节: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❶ 提供必要的保护但不过分保护。 如果让孩子失去自由成长空间,不利于孩子独立性和社会性的培养。如果事事都由父母监控,表面上为孩子的成长道路清扫了不必要的阻碍,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父母老去后,面对社会上各种无法预料的艰难险阻,他们又如何自己披襟斩棘呢? ❷ 适度放养,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 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是学步的规律,也是教育的规律。聪明的家长懂得适时放手,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学习各种技能和本领,这才是他们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❸ 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试着解决问题,训练孩子在自己的事情上做决定,逐渐独立自主。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对没有尝试过的事情更是好奇心十足,孩子在问问题时,家长不要过早给答案,给孩子留有思考的时间,可以锻炼孩子批判性的思维。 ❹ 相互比较也会带来焦虑,保持平和心态。 除去社会大环境的压力之外,父母彼此之间的相互比较,也会增加育儿的焦虑。父母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以大惊小怪,可以焦急烦恼,也可以忙个不停或者暂时逃避,但是归根到底,父母所做的一切其实并不是基于“别人有我们也要有”,或者“不这样就输了”,而是应该出于孩子本身的需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