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抱怨过孩子在学习上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 ➀ 我的孩子幼儿园很不自信,上课不发言不举手,总在做小动作,我该怎么办? ➁ 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总是不停地动,幼儿园大班了上课不专心,老师总告状……这样下去,等上了小学会问题更多! ➂ 我的孩子做事总是很拖拉磨蹭,做作业边做边玩效率很差,打了骂了都不管用,小学就不爱学习,以后怎么办? ➃ 我孩子上大班,不愿写字,一写作业就说“妈妈我不会,你帮我”,很依赖我很粘人,小男生这样不独立,以后上学都是他自己的事呀! …… “ 那么,各位亲爱的家长们: 2017年的焦虑即将结束,2018年的焦虑会来的更猛烈些吗?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充当的角色最多的就是为孩子争取最好的教学资源,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我们更加倚重学校教育,认为成绩是头等大事,最重要的事当然要全力以赴!在丛林社会中,我们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要为孩子的未来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小到请月嫂、去早教兴趣班,大到买学区房、进名校,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时至今日,有一句话依然被不少父母挂在嘴边——“孩子,我不需要你做任何事,你只要把学习这一件事搞定就行了”。非常非常能够理解父母的心情与感受,问题是孩子什么事都不用做,省下来的时间都去学习就一定能学好吗? 在这里,我很想告诉各位父母:学习这项任务,对于孩子来说的确很艰巨,因为它的完成需要依靠各种能力去支撑的,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他们只要学习就行了。 那么如何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才能改变旧有的亲子互动模式呢? ” 1 首先,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其实孩子一出生就在学习了,只是每个年龄段学习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0-6岁孩子是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眼睛、嘴、鼻子、耳朵等身体各部分)体验去学习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在玩耍(玩水、玩玩具、滑滑梯、奔跑、观察小虫子等等)中体验然后有了自己的认知,这就是孩子最初的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将这一阶段称之为“生命系统建构”。我将其称之为孩子的“地基建构学习”,在这个地基建构中,孩子开始建构自己的专注能力、独立能力、自主能力、自信心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自控自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虽然这些能力的建构尚不完备,但每项能力都有自己的原始接口,有了自己的架构。 2 其次,6-12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形式开始复杂化,由当初的身体体验过渡到大脑学科认知,进入社会系统,我会称之为“大厦楼层建构”时期。这时候,孩子将对自我的了解在更加复杂的学校环境(学习任务复杂化、人际关系多样化、外界对孩子要求的变化)中实践,并再次更新认知。也就是说孩子开始学校的学科学习,要完成这项任务,地基建构部分要开始支持大厦楼层建构部分往上建造。孩子的内在认知要和社会规则去对接,当初建构时有原始接口的,对接就容易,表现出来的就是学习效果好、成绩高。反之就难,表现出来的就是许多冲突与行为障碍。 通俗一点理解就是当孩子遇上学习这项任务,之前没有建构好自主能力、独立能力、专注能力等原始接口的,没有这些能力的支撑,学习这项任务就会更加艰巨,孩子很难顺利完成,表现出来的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差。所以孩子学习这件事,其实是需要很多能力去支撑来完成它的! 3 再次,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实际上是在对孩子“地基部分”各项能力的再次打磨和巩固。如果这个阶段面临太多学习上的障碍,表明孩子本身“地基部分”是有问题的,那就要在小学阶段进行弥补,也就是说如果独立能力有问题,要弥补安全感、无条件的爱以及改变溺爱教养模式等。这就提出了很现实的问题,小学学业不能够太繁重,否则地基部分的能力是无法弥补的,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欧美学校在小学阶段比较宽松快乐教育,到初中学业会加大。即使这样由于各项能力已经健全,孩子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抗压能力,所以是完全能够承受的。 所以,学习这项任务是需要很多其他能力去支撑的。那么你还会和孩子说“你什么都不要做,就只要把学习学好就行了”吗?你还会只是拼命给孩子超前学习奥数吗?你还会逼着孩子备考英语证书的考级吗?如果“地基建构”没有建好,一切地面上的大厦都将是孩子人生中的“海市蜃楼”! 新的一年,希望你能继续跟随超级育儿师教养常识方法的普及,从育儿的焦虑中渐渐平静下来,认识并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欣赏这个带有我们自己基因特质的生命个体,帮助、支持这个生命努力地去绽放他自己的色彩和芬芳! 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