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9月份了,又将到了宝贝们上幼儿园的季节,幼儿园门前上演着各种分离哭闹的一幕,对于很多宝宝刚上幼儿园的家长来说,无疑有很多的担忧和不放心,归纳成一个词:纠结。家长称自己的孩子似乎患上了入园恐惧症,一到幼儿园,每天哭成小泪人。 入园第一天,哭是主旋律,为了能让宝贝更好的适应新的生活,爸爸妈妈到底该怎么做呢?对此,记者近日采访了西安建基幼儿园的李老师,看看她对爸爸妈妈有什么好的建议。 类型一:不停哭型宝宝 给家长的建议:理解宝贝的哭闹反应让宝贝回家好好休息补充体力 入园前的亲子活动,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玩得都很开心,但是第一天开始上幼儿园,便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了,他们觉得十分害怕、不安全,所以从爸爸妈妈离开幼儿园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哭,这样的情景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有余。 李老师说,2~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所以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这种反应,宝贝白天在幼儿园哭得太多,很有可能会导致嗓子发炎等症状,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让他多喝一些淡盐水补充体力,还要让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个小时。 类型二:又哭又闹型宝宝 给家长的建议:培养孩子简单规则关爱为主多采取奖励方式 初入园的跟爸爸妈妈分开,有的小朋友就会用哭闹的形式发泄出来,不仅可能又哭又闹,还把幼儿园的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滚,时不时地开门就要往外跑。 这类小朋友性格比较外向,个别的比较暴躁,他们喜欢把不高兴发泄在外界环境上面,对这类小朋友,李老师说:“父母不仅要根据他们性格特点,让他学会一些简单的规则,还要以讲道理为主,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注意多给他爱的关怀。还应该适当地对小朋友的进步进行一些奖励,像语言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小红花等。” 类型三:心里默默流泪型宝宝 给家长的建议: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互相促进交流感情 李老师告诉记者,平时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很开朗的,什么都说,什么都乐意去做,但是老师却发现他们在幼儿园里却不说话,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互动做游戏,只是坐在角落里呆呆地什么都不愿意做。 对于这种类型的小朋友,李老师建议家长们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平时出门时带上一些玩具,孩子喜欢其他小朋友玩具时就可与对方协商,用以交换。食物也可多带一点,分给小朋友。 “孩子在一起游戏过程中,可以互相模仿、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孩子与小朋友会交流感情,增加乐趣,为他以后与人正常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老师:初入园哭闹是分离焦虑期正常表现家长不必过于担忧与焦虑 李老师告诉记者,由于每个宝宝们在初入园的适应能力不同,一些宝宝出现哭闹现象也是分离焦虑期正常表现,家长不必过于担忧和焦虑,但是最重要的原则是:父母要坚持接送,勤与教师交流沟通,家园一致,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多鼓励,多表扬,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理能力。这样持续下来,宝宝就会渐渐喜欢上幼儿园,父母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