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个新闻,一个两岁半的男孩得了斑秃,狂掉头发,原因竟是父母给两岁半男孩报了五个培训班! 原来这位妈妈为了让孩子考入一家知名幼儿园,就给孩子一口气报了英语、数学、钢琴、画画、主持人5个培训班,她还坦言说:“丝毫不敢懈怠,就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生活中像这位妈妈一样,认为把孩子交给补习班就万事大吉的家长并不在少数,结果花了冤枉钱还让孩子遭罪的大有人在。 事实上,孩子学习成绩的差距不在于补课,在于学习习惯的差距。与其花大价钱给孩子补课,不如用心给孩子补好这4个习惯,为孩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阅读习惯 苏联的教育家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爱阅读的孩子成绩不会差,他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会与日俱增,而不爱阅读的孩子成绩都不太好,比如有时候孩子做错数学题,绝大多数原因跟他们理解错误有关,他们可能读不懂题目的要求,正是阅读能力太差导致的。 并且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阅读量多的孩子明显比不阅读的孩子的谈资更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孩子,最受老师同学的喜欢,也是各类竞赛名单上的常客! 同时一项数据表明,一学期内读完9本及以上课外读物的学生,比读完2本及以下的学生阅读成绩高36分,这相当于多接受一学年的教育。可以看出,优质的课外读物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 附阅读要求,供参考 年级 学期阅读量 合格 学期阅读量 优秀 每天阅读量 不少于 一 2万字 4万字 150字 二 3万字 6万字 250字 三 20万字 40万字 1500字 四 25万字 50万字 2000字 五 45万字 90万字 3500字 六 55万字 110万字 4500字 2 做作业的习惯 孩子做作业磨蹭,一直是家长最头痛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我想说,做事宁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造成错误;做人宁可笨些,不要太巧而败事,凡事都要有规划。 就像孩子做作业一样,如果有计划地去做,反而能快速完成作业,也就不会出现“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一写作业天就黑了”的情况。所以,茄子老师总结了4个小点,帮助孩子们有效率并且及时完成作业。 作业分配:先让孩子整理出假期的所有作业,根据难易程度和每天要做的作业量进行分配,确保自己能在假期内完成作业。 学习时间计划表:即使只有两天,也可以制定学习时间计划表,将分配好的作业记录好,及时提醒自己完成,如果当天完成在对应框内打√,没完成则用打×,并将没完成的重新调整到后续的学习中。 一旦确定了哪个时间段内写作业,最好就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然后再去做其他事情,反而能高效完成所有事。 整理纠错本:趁着假期有充裕的时间,可以不要求做太多题,但一定要把不会做或者做错了的题都仔细分析一下,吃透每一个知识点,这样以后再遇到同类型的题时,就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 给孩子准备“学习小天地”:这个地方一定是安静的,远离客厅的电视和嘈杂的人群,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切忌来回走动,大声喧哗。不用整天盯着孩子做题,很容易打断孩子的思路。 3 写字的习惯 “字如其人”,大家都知道写得一手好字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风度,更是他成绩的象征。 说句难听的,字写得潦草的孩子,成绩一般都不好。其实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周围的孩子,你就会发现,成绩好的孩子大都字迹工整,卷面干净;成绩差的孩子则字迹潦草,卷面让人看起来很不舒服。 有时候自己做的作业,再看一遍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了,以后怎么去复习?甚至考试的时候也不认真写,那么老师在阅卷的时候,如果卷面十分潦草,恐怕很难仔仔细细看来打分吧,分数低是很可能的。 而有研究表明,性格急躁的孩子写字往往比较潦草,静心练字帖也能磨炼心性,心静则细致,细致就不容易出错,这就会使学生在考试中避免粗心大意而失分,考试时把会做的都做对了,成绩马上就上去了。 所以与其花钱补习,不如多买几本字帖,趁着假期练练字,一手好字走哪也会给别人一个好印象的! 4 听课习惯 中国孩子最坏的习惯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喜欢走神。其实,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不仅成绩上不去,而且和同龄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如果能做到以下的听课习惯,孩子成绩会大大提升的: 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 要专心听老师讲课; 认真听同学发言; 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 遇到问题不纠结,先听课再找老师解答; …… 哪怕是孩子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要认真听,可以把老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当老师讲到哪一步时,孩子能思考到下一步,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同样的,也要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即使你不能听懂,在课堂上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走,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 要记住,孩子的听课质量决定了他的考试成绩! 习惯是伴随终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带来的是学习能力的提升。一个拥有强大学习能力的人,才能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也是如此。趁现在,让孩子的未来多一份可能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