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爱有一位叫靓靓的朋友,去年的时候升级为宝妈,生下了宝贝女儿小米。 小米是早产儿,靓靓的母乳不是太够,所以就选择了用奶粉混合喂养。为了能让小米的体重增长的快些,靓靓每次冲奶粉时都要多放两三勺,认为这样营养就可以多一点。 有一天当靓靓给宝宝喂完奶后,宝宝的精神就开始不是很好,到下午的时候,妈妈发现宝宝肚子胀了起来,大大的像个皮球,赶紧带着孩子去了医院。诊断结果为“肠坏死”,医生说是因为奶粉太浓引起的。 小米被送进了急救室,靓靓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好心”竟会害了孩子,自责后悔不已! 这个故事一直深深印刻在小爱心中,冲泡奶粉是许多宝爸宝妈的必修课,看似简单,但却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冲调的浓度、冲调的水质、水温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对宝宝造成不小的危害。为此,小爱整理出了常见的冲奶误区,新手爸妈一定要牢记哦! 1.用沸水冲婴儿奶粉 许多爸妈凭借自己的经验,依照成人饮用的奶粉、豆浆粉、果汁粉等产品,也用沸水冲调奶粉,认为这样可以加速粉末溶解,甚至还认为高温可以杀菌,宝宝反而更加健康安全。 然而,冲婴儿奶粉不能用开水。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开水的水温很高,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而那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也会被破坏,特别是添加了免疫活性物质的奶粉,免疫物质的活性也会被破坏。 冲调奶粉最好是使用40~50度的温水(根据奶粉品牌不同而稍有不同)。 2.先加奶粉后加水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冲调方法,按照日常习惯,大多数人都会将粉末状的冲剂倒入杯子或碗中,然后用水冲。但是婴儿奶粉不能这样做。 正确的冲调次序应是,根据奶粉罐上标注冲调比例(如180ml/6勺),先往奶瓶中加入定量温水(180ml),后量取6勺奶粉加入奶瓶中。 这样做,一是为了保证冲调浓度精准,先加入奶粉后加水至180ml,实际水量会少于180ml,奶液就偏浓,不利于宝宝消化;二是保证奶粉溶解均匀,避免结团。 3.奶粉冲得太浓 这一点就是小爱在文章开头讲到的故事中妈妈犯的错误。很多家长会认为,按标示冲调比例冲的奶粉太稀,宝宝容易饿,就擅自将奶粉冲得很浓。这样的做法最常见的后果是宝宝便秘、上火,严重时会造成幼儿脑部毛细血管破裂、肠坏死等疾病。因为奶粉中含有钠离子,需要加足量开水稀释。如果奶粉浓度过高,宝宝饮用后会使血管壁压力增加,最后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其实,每款配方奶粉都会在包装上标注明确的冲调比例,标注形式多是“N毫升温水加n勺奶粉”,而且要用奶粉本身配备的专用奶粉勺。家长们一定要按标示添加,不要擅自做主了! 4.用矿泉水冲奶粉 给宝宝冲奶粉的水也是有讲究的,但是太讲究了也不好。矿泉水富含矿物质,其中磷酸盐、磷酸钙的含量过高,婴儿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长期饮用矿泉水冲奶粉会引发婴儿消化不良和便秘。 冲泡奶粉最佳的水质应该是新鲜自来水煮沸后,冷却至40—50度左右。也有妈妈担心自来水里会有氯化物残留,实际上自来水煮沸5分钟便可除氯,当然,家中要是有滤水器、滤水壶,那用过滤后的水烧水更好。 5.大力搅拌或摇晃奶瓶 通常给宝宝冲奶粉都是直接用奶瓶冲的,在水中加入正确量取的奶粉量后,为使奶粉溶解更加均匀不结团,我们需要稍微进行摇晃助溶。但很多爸爸会很粗鲁的摇晃奶粉,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摇晃,最后使得奶粉产生很多气泡,宝宝喝了之后就会不断的打嗝、胀气。 正确摇晃奶瓶的方法是,手握奶瓶中上部,沿同一方向摇晃瓶底,使之在水平面上旋转。速度不宜太快,不产生气泡为宜。若产生气泡,应静置至气泡消失才给宝宝饮用。 6.奶液泡好半天还在喝 宝宝喝奶断断续续时,可以使用暖奶器进行保温,但泡好的奶液恒温存放最好不要超过两小时。一般超过两小时,就会滋生细菌,不宜继续饮用。如果是放置冰箱保存的奶液,取出加热至40°C即可,切勿加热煮沸而导致营养流失。 7.给宝宝喝不符合其月龄的奶粉 "奶粉只要是宝宝喝的就行了,什么阶段都差不多,这些都是商家故意搞的名堂。” 如果在给宝宝选择奶粉的时候,抱有这种想法,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市面上的配方奶,根据宝宝不同成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不同,一般划分为几个阶段,不同品牌略有不同,但是,对什么阶段的奶粉适合哪个月龄阶段的宝宝,都有明确的标示,家长还应按标示购买。 8.换奶粉如换衣服 有些妈妈今天给宝宝换了新奶粉,明天又换回了原奶粉,这样给宝宝换奶粉是不对的。 在换奶粉的初期,必须两种奶粉混合吃,无论是由一种牌子换到另一种牌子,或是由一个阶段换到另一个阶段,这个过程叫作转奶,是必不可少的。 小儿肠胃很娇弱,以上误区要避免。给孩子冲奶粉可千万马虎不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