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能力和感受能力是人类生来具备的本能,是自然进化史给我们留下的遗产。 这些能力与公平和正义等概念有关,与共情和愤怒等情绪有关,与奖励和惩罚等行为有关。 ——耶鲁大学认知心理学家保罗•布卢姆 《善恶之源》 01 国庆长假,家族三姑六姨齐聚一堂。许多年龄相当的孩子扎堆到一起玩儿。 表哥家的女儿夏夏三岁多,长得甜美又可爱,几个孩子邀请她一起玩涂色。 可没过多久就听见有孩子大叫一声哭了起来,我们赶紧跑进房间,一看,一个小男孩正捂住脸颊在哭,此时的夏夏手里正拿着一支蜡笔棒,不安地望着一拥而入的大人。 “夏夏把笔扎哥哥脸上了。”一个女孩子说。 几个孩子都在用蜡笔棒玩涂色游戏,结果夏夏直接从他手上抽走想要的颜色,在小男孩下意识要抢回来的时候,夏夏拿起笔就戳了出去。 幸好蜡笔棒挺粗,大家一看皮肤只是稍微有点红,就松了口气。 “夏夏妹妹要用,你就让给她,别哭了,我们出去玩。”男孩的妈妈有点不高兴,把两个孩子带了出去,其他人也散开了。 “你怎么能抢人家的东西?!还戳哥哥脸上,你怎么这么坏?!”夏夏妈妈开始虎着脸批评她。 “行了,别说孩子了,不也没啥事嘛!”爷爷奶奶率先开口了。 夏夏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小脸上就出现了得意的神色。 接着夏夏妈妈就绷不住了,嗔笑着说:“小坏蛋!尽给我添乱!” 听到妈妈的话,夏夏就歪着头吃吃地笑了起来,还搂住了奶奶的脖子。  02 提起“批评”这个带有情绪色彩的词眼,在我们脑海里面马上浮现的,通常都是一方垂着头,另一方疾言厉色的画面,当然还会伴随着沮丧、低落、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我们的社会开始号召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加上 4+2+1 的隔代亲模式,以及父母对自己童年的心理补偿作用。 我渐渐发现,有些爸妈在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上,已经不再是常规意义上的教育偏差,而是出现了谬误—— 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即便是犯了错误,只要孩子态度好点认个错、卖个萌再卖个乖,爸妈自己就先绷不住了。 批评教育不当的方式有很多种: 有的是过于情绪化,目的在于自我宣泄;有的是泛滥化,犯错了陈年老账拿出来数落一遍;有的是简单粗暴不说清楚原因;更有的是严重化,会和孩子的人格挂钩,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然而还有一种隐秘的批评方式,危害更为深远,那就是“笑着批评”。 夏夏这个年龄段,已经处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第一阶段,幼儿的前习俗水平(大约在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 在这一水平上,孩子已具备理解关于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的意识,但他们是从行动的结果,还有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的。 简单说,就是孩子已经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趋避的本能,会让他看着父母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天生对父母情绪感知能力灵敏的孩子,会把心思放在如何转移爸妈的情绪上,以此来逃避有可能被惩罚的结果。  03 人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断犯错和修正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犯错更多是一种探索成长的方式,用来明确生活运行的规则,建立善恶对错的观念,逐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笑着批评”这种模式,关键点在于,最重要的是错误本身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规则被应该做出表率的父母人为打乱了,对错被模糊了,善恶也变得混沌了。 心理学家鲍姆林德根据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控制程度,把教养风格分为四种类型:其中,权威型的教养风格是和积极发展结果联系最紧密,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而最容易出现“笑着批评”模式的父母,则属于放任型:对孩子充满关爱和温情,但极少有要求和限制。 孩子除了爱和自由,也需要管教和规则,来帮助他们规范和评价自己的行为。 在放纵型教养家庭长大的孩子,没有任何规则和约束,很难学习到自我控制。往往对父母或他人缺乏尊重,甚至会变得霸道、自我中心、固执,很难与同伴相处。  04 批评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最应该发挥的功效只有两个:及时指出犯错的原因,给一个正确的做法指引,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原则。 1. 要吝啬你的批评 孩子从小到大的发育过程,使他在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通常有自己既定的节奏和特定的敏感期,很多时候并没有上升到犯错的程度。 在遇到孩子有可能伤害到自己,或伤害到他人这种原则性问题的时候,家长应该发出警告,至于其他的错误,更多的则需要循循善诱。 2. 孩子:你需要学会自己承担后果 真正的严肃并不是疾言厉色,只需要父母眼神和表情凝重,孩子自然就会明白。 批评的时候要注意,只针对现下发生的事情,不扩大不严重不人身攻击。只和孩子解释会造成的后果,需要承担的相应惩罚,以及以后遇到类似事情要怎么处理。 3. 惩罚措施要具体可行,不画大饼 诸如“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不给你饭吃了”都是实际上很难执行的惩罚内容,说多了很容易造成超限反应,使孩子不再把惩罚要求当一回事了。 确切有效的措施,可以是道歉、“思过椅子”或者角落、取消原有的奖励等等,而且也应该贯彻执行,让孩子懂得承担后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亲和的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