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的对因治疗 过敏的对因治疗,即特异性脱敏疗法,简称脱敏疗法,也叫特异性免疫治疗。 脱敏疗法是由专业人员掌控的、利用特殊的制剂——脱敏液,根据特殊的规程,逐渐刺激孩子,从而使其脱敏。 刚开始时用特别少的抗原刺激孩子,然后逐渐增多,最后达到孩子能够适应的大剂量抗原,即对这个东西不过敏了也就耐受了。 比如孩子对鸡蛋过敏,就先少吃点鸡蛋,再逐渐多吃一点,给予一定刺激,最终使身体耐受。 确定脱敏液的内容时需注意什么 确定脱敏液的内容(过敏原)时不要过于依赖皮试结果,因为皮试会发生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必须从多方面考虑,有怀疑时应通过激发试验或体外试验进一步验证所选用的过敏原是否正确。一般脱敏治疗达到 1 年还没有任何效果的,应该重新进行测试。 脱敏治疗前家长必须知道的事儿 1. 脱敏疗法对成人已开始使用,但儿童脱敏疗法尚在实验中。 2. 脱敏疗法周期长,见效慢,一般需要数月或更长时期才能有主观疗效。 3. 要正确理解脱敏治疗的作用,不要错误地认为既然经脱敏治疗,就不需要再注意避免接触致敏物了。 4. 过敏性疾病是特应性疾病,特应性是遗传决定的,任何治疗均不能改变它。 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后,虽然临床症状可以消失,能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但仍属特应性体质(过敏体质),对致敏物的反应性仍较正常孩子高,因此在大量接触致敏物时有轻度症状反复是正常现象,要求根治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脱敏治疗失败有哪些原因 特异性脱敏疗法治疗Ⅰ型过敏性疾病,只要致敏物(过敏原)确定,适应证明确,制剂有效,方法正规,疗效应该是肯定的。 导致脱敏治疗失败的原因如下: 1. 因过于依赖皮试结果,选做脱敏治疗的抗原不是患儿的主要致敏物。 2. 部分患儿由于皮肤试验的单发、迟发反应被忽视而使脱敏液中的过敏原不全面,影响了疗效。 3. 诊断错误,导致无法治疗。如将非过敏性鼻炎误诊为过敏性鼻炎。 4. 治疗过程中又发生了新的致敏。如果患儿经过较长时间再复诊,或按原皮试结果制订的脱敏治疗方案经 1 年治疗仍未见好转,应考虑此可能性,应重做皮试或进行其他检查。 5. 治疗过程中不注意避免接触致敏物。 6. 有的家长求成心切,孩子经短期治疗未见效果即判为无效而中止治疗。 7. 有些患儿的脱敏治疗实际上是有效的,但家长要求过高,追求根治,所以当孩子有轻度症状反复时即判定为治疗失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