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妈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还在哺乳期间却感冒了 或者患了一些其他疾病 那到底要不要吃药呢 不吃药怕传染给宝宝 吃了药怕对宝宝健康有危害 事实上,通过母乳喂养的小宝宝 会摄取到母亲从血浆到达乳汁中的药物 并依靠自己去解毒与排泄 因此,哺乳期乳母用药 能否对婴儿产生不良反应 关键还是要看药物的毒性 及婴儿本身对药物的吸收 转化和排泄能力  对于不严重的疾病 不是必须用药的情况下 妈妈能不用药当然最好不用 但是带娃这工种强度这么大 难保妈妈的身体也有扛不住的时候 遇到上述几种情况 作为称职奶牛的妈妈们该咋办呢? 哺乳期用药小贴士  大部分药物能进入母乳的剂量都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大多数药物平均不到母亲摄入量的1%),但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高,如常见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红霉素等)、磺胺甲噁唑、甲硝唑等。  能外用就不口服,能口服就不输液。选择合适的时间用药:在哺乳结束后用药,2次哺乳时间间隔一个半衰期以上。  关于中药对孕妇、哺乳的影响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不建议准妈妈和母乳妈妈使用中药。  睡前先哺乳后服药,夜间暂停哺乳,以避免药物高峰期哺喂。哺乳期可供母乳安全选择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哺乳期慎用、禁用药物有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抗结核药、氟喹诺酮类、甲稍唑、大环内酯类。 除了这些小贴士之外呢 如果妈妈实在扛不住 服用了一些药物之后 也不要太担心 服药后暂停母乳四个小时 等药效过去之后 再去奶宝宝会相对安全啦 暂停母乳4小时 哺乳期用药给药方法不同,母体血中药物吸收峰值出现的时间不一样。口服药2小时出现峰值,肌肉注射1小时内出现峰值,静脉注射立即出现峰值。乳汁中药物的浓度达峰后,随时间而减少,但消除速度一般比较慢。如果用药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至少间隔4小时,乳汁中浓度将相对降低,比较安全。 使用药物时,为了减少宝宝吸收药量,妈咪可在哺乳后马上服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根据药物的半衰期,调整哺乳间隔,以便更多的药物排出妈咪体外,使乳汁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最低。  小编说: 对于哺乳期妈妈用药最好的建议是不要盲目擅自用药,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有效的使用药物,尽快治愈疾病。 妈妈在用药后,不仅要注意观察自己对药品有无发生不良反应,而且也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受到药物的影响,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