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天,读到一则新闻:成都一名 4 岁女孩坚决不肯洗脚,任凭吼叫怒骂都无效,其母深感挫败。 觉得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四处寻找良策。 无意间发现线上有一个名叫“全力戒吼,不如温柔拥抱”的打卡社群。 母亲就像在沙漠里行走,口干舌燥之际碰巧看到一片绿洲,于是连忙加入。 社群里都是为自己的河东狮吼愧疚连连,立志要改变现状的父母们,他们深感好好说话不容易,想着不如依靠组织的力量,抱团取暖。 理想固然美好,那么现实呢?现实是在这场“戒吼 30 天”的行动中,150 多位父母全军覆没,无一人坚持下来。这到底怎么解释呢? 不慌,解释之前,我们先关注另外一条社会新闻。 九零后白领小美,是 2 岁孩子妈妈,同时也是一名“重度手机依赖患者”,她读了很多关于父母在孩子面前频刷手机危害大的文章后, 暗暗下决心要戒掉手机。结果呢,小美咬牙坚持了几天便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这两个案例反映了同一个现象:人们期望改变的行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往往并不会因为坚持而达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