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吃,宝宝更健康,妈妈更省心》 夜啼是指宝宝白天一切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者宝宝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啼哭的一种疾病。 引起宝宝夜啼的原因很多,如发烧、受惊吓、虫病、口疮、饥饿以及尿布潮湿等。其中有些是宝宝的一种正常反应,有些则是病态。 病态的夜啼与宝宝因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而啼哭,以及伤乳、发热或因其他不适而突然发生夜啼者应加以鉴别。应多给夜啼宝宝吃易产气的食物,如苹果、甜瓜、巧克力等甜物。 奶粉不要冲太浓,对腹胀儿可给适量温开水,并轻轻按摩腹部,只要通过打嗝、放屁、排便将气体排出,就可改善宝宝的不舒服。 对于因饥饿或尿布潮湿引起的宝宝夜啼,应及时发现。宝宝在吃奶及换尿布后,夜啼即可停止。 推荐食谱 肉泥 材料:猪瘦肉 50 克。 做法: 1. 将猪瘦肉洗净,去筋,剁成肉泥,置于小碗内。 2. 猪肉泥中加入少许冷水,搅拌均匀,上蒸锅蒸 15 分钟。 猪蹄汤 材料:猪蹄 1 只。 做法: 1. 将猪蹄收拾干净,切小块,用热水汆烫,捞出沥水。 2. 砂锅中加水,放入猪蹄,大火煮开,然后改用小火煲 3~4 小时。 肉丁西蓝花 材料:猪瘦肉 100 克,西蓝花 100 克。 调料:水淀粉 5 毫升。 做法: 1. 猪瘦肉洗净,切丁,加水淀粉拌匀;西蓝花洗净,掰成小朵,入沸水中焯烫,捞出。 2. 锅置火上,倒入适量油,烧至五成热时,倒入瘦肉丁,中火翻炒至变色。 3. 锅中加入西蓝花,翻炒 2 分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