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孩子在16个月以前都学会了走路,而我家宝宝16个月时还只会满屋爬。回想起他的大运动发育一直是比较晚的,8个月坐稳,10个月手膝爬,11个月开始扶站,12个月扶走,扶站扶走时都喜欢持续性踮脚。其他方面都很正常。12个月体检时告诉医生宝宝的情况,医生表示正常,大运动都是有早有晚,踮脚的表现很多孩子学走路前都会有,当时宝宝肌张力略微有一点偏高,医生说他多多学走后就会正常的。就这样我们放心的回家了。 耐心的教了3个月,他还是一点进展都没有,独站一秒都是不行的,扶站扶走依然是踮脚!15个月体检时,医生再次检查了肌张力说现在已经正常了,估计他踮脚只是爱好,因为他完全有能力把脚放平走的,让我们再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估计能学会走路和独站。 然而16个月时他依然是爬来爬去,扶东西才走的状态,就算我们牵着他的手他也不走一步。看着同龄的孩子都满街跑了,我和娃爹决定不再等下去了,带他挂了神经内科的号。神内医生没怎么检查就开了一个核磁共振,一个发育评估给我们。因为核磁共振需要短暂全麻,怕对孩子有伤害,我弱弱的问医生可不可以不做。医生说那么大了一秒都不会站,还喜欢踮脚,你说可不可以不做?听了有些难过,但不得不承认都是事实。 第二天我们先带孩子做了评估,结果显示大运动落后3个月,精细动作正常,认知,语言和社会适应都比较优秀。我们又挂了一次神内的号,这回换了一个医生,诊室没什么人,所以检查的颇为仔细,他检查时宝宝竟然独站了两秒,但是明显腿部力量还是不行。医生说可以先不做核磁共振,回家后多让他运动,不要阻止他爬,爬沙发爬楼梯都是特别好的锻炼,再适当的补些钙。 于是回家后,我们疯狂的鼓励孩子练习爬沙发爬楼梯,他不愿意就拿着水果和零食引诱他。终于一个星期后,约16个半月时,他迈出了人生第一步,从妈妈的怀里独自走了几步到爸爸怀里,激动坏了老父亲老母亲。之后的每一天宝宝都在进步,到17个月时他已经能走好长一段路,虽然常常摔跤,但并不哭闹,摔完又自己笑呵呵的爬起来继续走。 18个月时,宝宝已经基本走稳,虽然还是经常晃晃悠悠的,神奇的是他又开始喜欢踮脚走!和以前扶走时一摸一样。为了确保他没问题,我们再一次带他到神经内科检查。医生说除了大运动稍稍落后,其他看不出有什么异常,但是让我们验个血,检查一下肌酸激酶。当时医生还笑着说,不验也觉得他没事儿的,但验一个更放心吧。 我们也不懂这个指标是干嘛的,就带着孩子抽血去了。拿到报告一看完全是懵的,肌酸激酶600多,整整高出了正常上限的3.5倍!于是拿去给医生看,医生严肃的问着孩子这几天有发烧吗,我说没有。孩子有心脏相关的问题吗?答没有。他说600多有点高了,但是又不是非常高,所以不确定是不是肌肉方面的问题,过几周再复查一次吧。如果还是很高也许还需要做心电图,肌电图,肌肉活检,基因检查之类的,听了一阵紧张。 回家后百度上一搜,瞬间吓得睡不着觉了。肌病的种类很多,病因复杂但多为遗传,还有很多是渐进性发展的,会日趋严重,治疗相当困难,几乎没有可以被治愈的。往后的几天,我强迫自己不再去搜索相关信息,但是真的好难好难做到。每次孩子一摔跤,我就紧张的不行,感觉快要神经质了。 终于熬到了复查的那一天,抽完血我想像了n种可能,告诉自己不管宝宝是什么情况,都要坚强,他永远是我最爱的孩子。茶饭不思高度紧张的等了一天结果,到第二天双手颤抖的打开化验单,竟然所有指标都正常!!!我激动的哭了,跑过去抱住宝宝喊,宝宝你没事儿了,没事儿了!!! 兜兜转转的了一大圈,从被怀疑脑瘫到被怀疑肌肉或是心脏问题,一直忧心忡忡。如今我不再去纠结孩子走路摇晃还会摔跤的问题,相信他会根据自己的节奏不断进步,走稳奔跑跳跃只是时间问题。 把这段经历写出来,是想给更多晚走路宝宝的爸妈一点信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只要不是很多项目同时落后,都不会有很大的问题,耐心引导,静待飞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