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孩子的自我成长之路 蒙式教育基于“幼儿有自我教育的天赋”以及“智慧可以改变”的发现,其教育内容不仅以丰富的教材、教具为媒介,更强调幼儿自发性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因此,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五大领域。五大领域的教学大多透过教具的正确示范,吸引孩子亲手操作,让孩子在重复的联系中独立经历整个学习过程,构建其心智。 日常生活教育 日常生活练习包括基本动作、生活礼仪、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目的在于训练儿童肢体活动和刺激神经系统的协调、灵活发展,以及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意识、能力、自信、耐性、专注力与秩序感。 感官教育 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练习;对物体形状的认知及配对、排列、分类、组合。由他们引发幼儿心智活动而产生认知和辨别、记忆,培养儿童,使他们的感官精确敏锐,善于比较、分析、判断,已达到儿童智力、能力潜能开发的目的。 数学教育 依靠感官教育的基础,进一步让儿童在物化的教具面前,把抽象的符号、数和量的认识与概念及计算转化为对实物的具体化,绝不使孩子感到繁杂和困难,而是得心应手。逐渐培养出孩子的心智和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教育 幼儿经由蒙特梭利的日常生活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和感官练习(听觉、触觉、视觉的精进),幼儿已具有读、写的预备基础,再加上蒙特梭利独特的语言教具——几何嵌图板、砂字字母板、图字卡的操作,幼儿便能自然地习得书写和阅读的能力。 语言教育 植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历史、音乐、美劳等与人类生存环境有关的人、地、事、物等各种知识。构建对大自然认识的领域和深度,进而培养他们喜爱观察、辨别和分类归纳的兴趣以及探索的方法和精神,培养才艺,陶冶情操。让孩子懂得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蒙式教育的10大特点 以儿童为中心: 蒙氏教育反对以成人为本的教学观点,而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不教的教育: 蒙氏教育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主动学习,构建完美人格。 把握儿童敏感期: 0~6岁的儿童会出现特定的敏感期,若顺着敏感期学习,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老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蒙氏老师是引导者,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孩子提供合适的协助与引导。 完全人格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大目标就是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构建完美的人格。 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式教育根据儿童发展的过程,对有不同特点的儿童因材施教,不主张分科教学,而注重孩子的个别差异。 混龄教学: 蒙式教育让三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以个别与小组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并培养爱心和责任心。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氏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反复操作中构建完美的人格。 摒除奖惩制度: 蒙特梭利经长期的观察,发现儿童对奖惩并不在乎。传统的奖惩制度是成人主控儿童的一种手段。蒙特梭利教学则尊重儿童的选择,让儿童有自发自愿的学习意愿与需求。 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满足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会在某一时间内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阅读 14赞 投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