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痛、咬指甲、夹腿……在孩子的生长中,总会有各种情况和行为习惯出现,哪些是正常的,哪些需要家长关注并解决?
生长痛
大多是因运动所致
几位五六岁宝宝的妈妈讨论孩子生长痛的话题。宝妈“花小仙”说:“我女儿5岁,这段时间老说膝盖疼,问了同事,说是生长痛,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
宝妈“嘟嘟妹”的宝宝4岁,过了一个春节,小家伙天天早晚叫嚷腿疼。“可过一会儿,又出去疯跑。我妈说是生长痛,别当回事。”
[专家解析]
“‘生长痛’通常是儿童一天玩耍,运动量累积后产生的废物没有得到释放。”没什么大碍,只要好好休息一下,就没事了。
若在询问孩子后,发现他只是膝关节或小腿前侧疼痛,没有受任何外伤,也没有红肿和压痛的情形,孩子活动正常,就没什么大碍。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将一些可能早期发现的疾病误为“生长痛”,如髋脱位在早期也会表现出运动之后腿部疼痛,包括小腿、膝关节等,而事实上,这种反映在腿部的疼痛是由髋关节引起的。
咬指甲
与精神紧张有关
“一看小家伙咬指甲,我头都大了。”宝妈“晓丁”说,她家宝宝4岁,每天总喜欢把指甲放嘴里啃。“指甲啃得干干净净的,有时还会咬破手指。”更让她崩溃的是,老公也喜欢咬指甲,两只手的手指甲也都是秃秃的。
宝宝咬指甲的情形并不鲜见。对此,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是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只有经常去纠正,但效果甚微。
[专家解析]
咬指甲是指儿童反复出现的自主或不自主地啃咬手指甲的行为。有的也可表现为咬脚指甲。常见于10~18岁青少年,但也可早至4岁发病,常有家庭倾向。
对此行为,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这种行为与精神紧张有关。“当生活节奏或生活环境改变时,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特别容易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
对此,家长单靠打骂、训斥及涂辣椒、风油精等方法非但无益,反会使孩子的病情加重。于伟萍建议,一、要积极寻找引起紧张和忧虑的因素,并及时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二、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并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表示赞允,用各种孩子关心的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宝妈“绒绒猫”说:“我第一次发现宝宝夹腿的情况,是在她10个月时。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两条腿伸得直直的,脸憋得红红的。”后来,宝宝长大些,“绒绒猫”发现她时常出现这种情形,而且每次一夹过腿,就要小便。
后来,“绒绒猫”上网查询,得知这是女孩子才会有的小儿夹腿综合征。为此,她特别焦虑。
“萌萌星”的女儿上中班了,小时候的夹腿综合征时常出现。为此,她也很苦恼,曾带女儿去市区几家医院求诊,均无果。
[专家解析]
“小儿夹腿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摩擦会阴部。”“女孩常两腿交叉上下擦动,摩擦时出现面红、眼神凝视及额头或全身出汗等现象。”
夹腿综合征表现在婴幼儿发病较多,1-3岁为高发期,发作时神志清醒,双下肢伸直交叉或夹紧,手握拳或抓住东西。“小男孩也会出现,会伏卧在床上来回蹭。”
对此,家长首先要了解这是怎么回事,不必过于焦虑。“平时不要给孩子穿紧身的衣裤,睡前可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使孩子疲倦后才上床睡觉,以便能很快入睡。”另外,经常给孩子清洗外阴,预防因瘙痒引起的夹腿综合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