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可能是大部分新手爸妈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很多家长为这个焦虑不已。关于黄疸,大家首先应知道的一点是:黄疸并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个症状,其背后可能存在一系列病理或者生理的情况。因此黄疸细说起来很复杂,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很多,作为家长不容易也不需要掌握这些复杂的理论。在这里我们只选择一些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并且尽量少谈理论,多从普通家长的角度去分析,从五个角度帮助大家理解和客观看待这个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1什么是黄疸? 首先我们要知道,黄疸是一个症状,其本质是血液中胆红素的升高,由于胆红素是橙黄色,所以在皮肤和粘膜上呈现出黄色,这就叫黄疸。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医学上就被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那么引起宝宝黄疸的胆红素是从哪里来的呢?胆红素主要来源于红细胞破坏后的产物。正常成人的红细胞寿命在120天左右,我们每人每天都有新的红细胞产生,同样也都有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红细胞被破坏后,其中的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变化就变成了胆红素,血液中的胆红素会在肝脏经过一系列的处理,通过胆道系统,随胆汁一起进入肠道,然后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会重新被肠道吸收入血,当然了,这些被重新吸收的胆红素,绝大部分也还是会按照原来的途径再次回到肠道,最终排出体外。 2为什么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 当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们产生的胆红素主要会通过胎盘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最终通过母亲的肝脏和胆道系统排泄掉。由于胎儿在母体内是一个“相对缺氧”的状态,胎儿的红细胞数量要比成人多很多,因此新生儿出生的时候所携带的红细胞也比成人高很多。 但是这个时期的红细胞寿命比较短,同时由于新生儿脱离母体后会建立自己的呼吸,供氧更加充足,身体也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来携氧。因此在出生后,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会有一个短期内大量破坏的过程。而这个时候新生儿自身的肝脏功能还不成熟,没有能力处理那么多胆红素,再加上又失去了母亲的帮助,这些大量产生的胆红素就会在短时间内蓄积形成一个高峰,这就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来源。 理论上讲,随着新生儿逐渐长大,他们的肝脏功能也在逐渐发育完善,因此这些蓄积的胆红素总有一天能够全部排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新生儿的黄疸可以不经过任何干预就自己消退的原因。但也有一些新生儿,他们的肝脏功能还没来得及发育好,胆红素就已经升得很高,甚至到了危险的程度,那就需要人工干预了。 3胆红素升高的危害是什么? 新生儿胆红素过高主要的危害是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 正常人的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存在着一个叫“血脑屏障”的东西,它可以阻止血浆中的有害物质(包括胆红素)进入脑组织。但是当胆红素升得过高,或者某些疾病状态下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时,有一部分胆红素就有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这种情况就叫胆红素脑病,也叫核黄疸。 胆红素脑病容易造成智力低下、听觉障碍、抽搐等后遗症,这些伤害是永久的、不可逆的,因此,预防胆红素过度升高是关键。所幸的是,虽然听上去很可怕,但实际发展到胆红素脑病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孩子的黄疸并不会特别严重。我们不需要过度担心,只需要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就可以了。 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留意: 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天出现,过早出现黄疸提示可能存在其它疾病,应该由医生进一步检查。当然,医院分娩的孩子这时候还在住院期间,产科的医生和护士也会留意这个问题,因此不用太过担心。 出生后5-7天黄疸过高 这个时候的黄疸最容易被忽视。由于新生儿早期黄疸在这个时期会达到高峰,而家长们又往往缺乏经验,不能及时观察到黄疸的加重,因此建议大家在这几天带孩子就近做胆红素筛查。这个筛查一般的社区医院都可以做,如果筛查的结果比较高,就需要进一步到儿科就诊。 出生2周后黄疸仍未消退 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会在2周左右消退,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还有黄疸,就需要让医生检查有没有其它的问题。 黄疸曾经消退后来又加重,或者长时间不退 宝宝常伴有吃奶不好、体重不增、大便色白等症状,这些表现都提示孩子有可能患有其它导致黄疸的疾病,需要医生检查来确认。 孩子出现了拒奶、反应差、嗜睡、尖叫、抽搐、发热等情况 这些症状往往是胆红素脑病或者其它严重疾病的表现,需要立即就医,不可延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