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春寒料峭,大家都急着把冬天的衣服换下来,于是感冒就容易找上门来。老话讲“春捂秋冻”,不过春捂可不是穿件羽绒服这么简单,春捂要捂得恰到好处,否则不利于健康。 注意“下厚上薄” 因为人体下半身血液循环比上半身要差,本来就很容易受风寒侵袭,如果下面穿少了,寒气和湿气就会悄悄地趁虚而入,因此衣裤鞋袜不能马上换成太单薄的,春捂穿衣讲究“下厚上薄”。 递减式脱衣服 羽绒服、棉服别急着脱,可以从里面的夹衣慢慢脱起。初春昼夜温差比较大,如果第二天温差在8℃以上,那就要加件衣服,中午暖和了,可以再脱掉。 “春捂”不是叫你天气变热了还要穿着羽绒服,而是随气温加减随时变换衣服厚度,以身体不冷也不出汗为最佳标准。 “春捂”到底捂哪? ▲捂脚部 脚部分布着人体的6条重要经脉,并且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最为不畅。所以中医有“寒从脚起,热从头散”的说法。研究证实,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凶之一。 尤其提醒平时爱露脚踝的姑娘,现在“袜子配球鞋”潮流当道,挑几双既fashion又保暖的袜子穿,再也不用听老妈的唠叨,岂不美滋滋。 ▲捂肚脐 肚脐部位的皮肤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对外部刺激敏感。晚上睡觉不盖严肚子,寒气就会通过肚脐进入人体。寒气直中肠胃,轻者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等等,更严重的会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危害。 所以平时一定要护好肚子和肚脐,如果觉得身体发冷,可以按摩位于肚脐眼正中的“神阙穴”,这个穴位还能健脾、缓解腹痛、腹泻等等,同时要做好保暖工作鸭~ 那么,什么时间不用再捂了?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昼夜温差开始小于8℃,而且连续一周白天的平均气温能达到15℃以上。一般来说,15℃就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了。此时,气温已经相对稳定,我们就可以脱掉沉重的冬衣,迎接温暖的春天啦。 倒春寒往往比冬天更易冻伤身体,尤其是气血较弱的人,倒春寒时更易手脚发凉、腹痛腹泻。这时建议大家睡前泡脚时加点米酒。 在木桶或脚盆里放适量热水和米酒,水和米酒的比例是1∶1的比例,再加几片生姜。用米酒泡脚,会比单纯用热水泡脚更加有利于活血暖身,改善身体怕冷的症状,同时还会有帮助睡眠的作用。 另外,通过米酒泡脚暖身,还可以改善体虚的症状,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抵抗力,甚至对轻度感冒也有一定疗效。 此外,预防春寒引起的不适,还可以多吃黑食,如吃黑米、黑枣、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荞麦、紫菜等,可以改善怕冷状况。 春季你捂了吗?
宝宝夏季吃水果都该注意啥?怎样储存最健康?
最近气温飙升,宝宝们出门玩一趟就大汗淋漓。除了给宝宝喝白开水外,各种水分充足的夏季水果,适量吃,也能...
1809
击退宝宝秋季5大常见病
秋季是一个忽冷忽热的季节,由于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和循环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时调节体内和体外温度的...
2132
得了孕期鼻炎,对宝宝有影响吗?
有时候,准妈妈会觉得鼻子不通气,在气温变化大、空气污染重、花粉粉尘多等情况下很不舒服,甚至流鼻涕、打...
2193
关于手足口病的这些谣言,你信了吗?
随着气温升高,手足口病处于高发状态,关于手足口病有很多谣言,而且很多妈妈深信不疑,下面我们一起来打破...
2314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