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好,但是,过早站立的宝宝发生罗圈腿的可能会大大的增加。孩子的大运动发育是水到渠成的发育过程,过早、过多人为干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有的宝宝刚5、6个月就喜欢站立,但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宝宝一直站着。此时的宝宝骨骼以软骨为主,富有弹性,可塑性强,肌肉的力量比较薄弱,骨骼容易弯曲变形,长期处于一种姿势,会出现畸形。 罗圈腿是怎样形成的? 罗圈腿也就是“O型腿”,医学上称为膝内翻,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畸形。 1、缺乏维生素D 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发育。 2、骨骼生长发育受影响 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在肠内吸收减少,新骨由于缺钙而使骨质钙化不足而质地松软,肌肉关节松弛,直立行走时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变形。 怎么知道宝宝得了罗圈腿? 罗圈腿自查方法 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两腿靠拢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如果有间隙,就应引起重视,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宝宝下肢发育的问题。 2岁以前罗圈腿属于正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腿部会历经从膝内翻到正常,再转变为膝外翻再到正常的过程。一般来说,新生儿是膝内翻,至2岁时接近正常;2岁后逐渐成轻微的外翻,至10岁再恢复正常。所以,家长在孩子2岁前发现他是罗圈腿,不必着急,更不能用绷带把孩子的双腿缠起来。正确的办法是适当补充维生素D,同时督促他积极进行运动,改善肌肉张力,让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慢慢纠正过来。2岁以后,还存在罗圈腿现象,则应及时治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