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国家,不论大人或小孩,每日必吃三餐。大人每天在饭桌上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烙印远比学校的功课更要深刻。而中国人尤其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大都体现在吃饭上。
父母对待孩子吃饭的认知差异
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很多宝宝被逼着吃饭长大。老人们带娃总是以“白白胖胖”为自豪,他们觉得胖就是好。
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再最后是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而喂孩子的最大年龄可达十一岁。
我有一个姐姐,要孩子比较晚,有一天我去她家时,她正把孩子放在洗手池里给喂饭,还威胁孩子说:“不吃完这一碗,就不准下来!”可怜的孩子只能拼命地吃,他的目标不是吃饱,更不是享受美食,而是在与食物做战斗,等胜利了才能解脱!
后来,这个孩子上了幼儿园,老师对他的吃饭问题很头疼,怎么劝都不吃,他说他不饿。可是回到家就拼命吃零食。
或许没有妈妈的威胁了,他在享受那种自由吧!然而长此以往,孩子肯定会出问题的!
此时不得不提到美国的家长,同样也关心孩子每天的饮食,但是做法却更合适也更科学。
美国的家长从不会硬逼孩子多吃饭,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很多滋补的食物,因为大人本身也不吃。
但是通常美国的家长,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也都严禁孩子喝碳酸饮料,少吃糖。
最不同的一点,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去管。
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根本不会有家长跑回家给孩子做饭。
家庭贫穷的学生在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孩子在学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是自己决定,家长看不见也不知道。
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美国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
事实上,几乎所有美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有的家长会要求孩子吃一些,但如果孩子坚持不吃,也就不吃了。
尽管父母知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他们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去吃。通常孩子吃饭,自己说吃饱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离开饭桌。家长不会在孩子说吃饱后,还连哄带骗的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
孩子吃饭,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如果明明没有吃饱,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就活该了,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再犯。
儿童教育学专家常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
美国的家长都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反观中国家长,她们认为孩子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那大人肯定会逼着他们吃;孩子才吃一碗饭,大人就一定要逼他们再多吃。
喂养方式的差异导致的结果
由于从小喂养态度及方法的不同,结果往往是:美国孩子从小懂得,自己应该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是饥还是饱,因为从小得到父母的信任,他们充分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拒绝什么。
而中国孩子从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时时处处要听大人话。反正自己说什么都不会被信任,缺乏自主意识和自信心,时时刻刻都听从大人的命令。
喂养方式的差异影响孩子的吃相
有些中国家长会说,你说的好轻巧,那我不喂孩子,他不吃怎么办?孩子觉得不饿,那就不吃呗,但是中间不能吃零食,等到下顿饭时再吃,饿上一次他就乖了。
我们中国家长总是狠不下心来,只要孩子一不肯吃,立马毫无原则地可以花上一两个小时哄着骗着,就希望孩子张口吃一些,劳苦用心的同时,恰恰会让孩子没有正确的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和好的就餐礼仪(所谓中国人常说的吃相)。
反观美国家长,他们不会管孩子吃什么,有没有吃饱,但是它们却更注意管教孩子的吃相。
美国人吃饭时,不许端起盘子放在嘴边,不许张着嘴咀嚼然后砸吧嘴,不许大声吸面条,不许含着满嘴饭菜含糊说话,绝对不许进了嘴的东西再吐出来。孩子从小就开始训练拿刀叉把排骨、鸡鸭、鱼虾之类在盘中剥净,只叉肉或虾仁入口,而且剥离肉和骨头时还不能在瓷盘上切出声响,一但“砰”的一刀切到盘子上,父母就瞪起眼睛,孩子必须赶紧道歉。
长此以往,美国孩子长大后更注重仪态的修养,懂得尊重他人;中国孩子长大后讲究自我,看重己欲。
所以,中国的家长们请千万不要再逼迫孩子吃饭,给孩子多点自主选择的权利,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养成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让他的未来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