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季节交替的日子,随之而来的是秋冬季节,大家会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大抵应该是准备各种芝麻核桃粉,又或者阿胶膏方等,所谓冬令进补。
但其实比进补更要紧的是祛湿!
俗话说:“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
湿气不除,人会莫名犯困、没有精神,嘴巴里感觉黏腻、发甜,嗓子不清爽,身体沉重、发懒。正所谓固本培元,但前提是固本不是么...
怎么看自己到底湿气重不重,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看:
一:每天起床很困难,永远睡不醒,而且有时候会越睡越困。
二:排便变得不正常,大便常常稀烂不成形。
三:舌苔发白、舌苔粗糙、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四:一刷牙就容易犯恶心,嗓子里总有异物感。
五:吃饭时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
六:常感觉到胸闷,时时需要深呼吸
以上症状如果有超过3个以上,就说明湿气正在你的体内蔓延!
怎么办?
在问怎么办之前,让我们来先了解一下湿气。
湿气分外湿和内湿2种
例如,如果人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这种就属于外湿;身体容易出湿疹,皮肤油腻、身体四肢不平衡等症状。
又例如,如果人常吃冰冷食物,影响脾胃运作,脾胃运化水液的功能减弱,剩下那些水液就会形成水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湿。一般外表辨识不出,只有你去中医针灸或者拔罐后,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青紫淤痕。
中医认为外湿以散为主,内湿以消为主。所以对于祛湿的方法需要先分清到底是哪种湿后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要祛湿,建议还是先去中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了解清楚自己到底是内湿还是外湿,绝不可妄自议定,讳疾忌医。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比较清楚了,接下去来说说平常的祛湿吧,用中草药泡水喝可以起到调理的功效,祛湿中药多用茯苓、泽泻、白术、薏苡仁等,以下介绍几个方子,供大家参考:
1、蒲公英龙须茶
配方:蒲公英、玉米须、玫瑰(做成茶包)
蒲公英利尿,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
玉米须,中医认为,性平,味甘,具有降血脂、血压、血糖的功效,同时也是利尿,帮助人体内排出多余水分;
玫瑰花,其药性温和,还可以起到镇静、安抚、抗抑郁的效果。因为很多脾虚湿气重的人都伴随肝郁的情况,
用这3种泡水喝,对于祛湿效果比较好,也适合高血糖的人来饮用。
2、陈皮茯苓茶
配方:茯苓5克,陈皮2克。茯苓、陈皮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化痰去脂。
3、枸杞薏米茶
做法: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薏米炒香后加入枸杞红枣泡水喝即可。
功效:薏米有健脾去湿、清热降火的功效,是妈妈都会常用的食材。
4、五花茶
做法:金银花、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木棉花各15克、鲜土茯苓、苡米50克。
将上述材料洗净后,加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
5、茯苓薏米姜茶
做法:茯苓15-20g,薏米20g,生姜3片。茯苓、薏米放一碗半水,浸泡30分钟。加入生姜,点火,煮开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熬煮成一碗水趁热喝。第二次喝的时候,继续加一碗水,煮开后煎20分钟。还可以再喝一次,继续加水,煎20分钟。
功效:茯苓不但去湿还健脾胃,再加上暖胃的姜,很适合胃不好、胃寒的人饮用。
6、辛凉饮
做法:薏米30g、藿香3g、佩兰3g、白豆蔻仁3g,薏米一定要先煮,再混合其他三种材料泡水喝哦。
功效:这四种都具有极好的祛湿性,暑湿季节服用可以帮助脾胃化解体内的湿气。同时,薏米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胃抗湿的能力,避免湿气再次侵犯。
饮食要怎么调整?
在日常饮食上注意少吃油腻及鱼肉类,辛辣的食物。多吃些洋葱、芹菜、冬瓜、豆类、小白菜、苦瓜、梨、苹果、猕猴桃、西红柿等。少吃生冷食物,避免刺激肠胃。尤其是胃寒或有轻度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
没有那种什么药能祛湿、什么什么药能随便治病的理论,那种一对一映射关系的想法,都是幼稚的,也脱离实际的,切记,切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