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原因有: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障碍,如缺铁,缺叶酸或血功能障碍等;2、失血,如出血性疾病;3、溶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地中海贫血等。而最常见的当属缺铁性贫血了。 正常的孩子出生后,体内会储存许多铁,足够孩子3-4个月的生长发育所需,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到了他半岁时,其体内的储存铁已经耗尽,此时,孩子的生长发育处于非常迅速时期,到孩子1岁时,血量较出生时能增加2倍,血红蛋白的总量翻一番。因此,这是孩子最需要铁的时期,如果没有及时为孩子添加含铁的辅食,或添加得量太少,都会使孩子因为缺铁而患上缺铁性贫血。 贫血的孩子看上去脸蜡黄蜡黄的,或显得苍白,头发又细又稀,易烦躁,怕冷,身体抵抗力较弱,很容易患感冒、消化不良、腹泻甚至肺炎。化验检查,血红蛋白每100毫升少于11克。 预防的方法是从孩子4个月起,就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由于蛋黄中的铁易于被吸收利用,所以最好先给孩子喂1/4蛋黄,渐渐加量,到孩子半岁时,还可以吃些绿色蔬菜泥。7个月后,可以给孩子再加碎肉、肉松、动物血、肝泥等。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汁有利于促进孩子对铁的吸收。除了因为饮食中缺乏铁能引起缺铁性贫血外,失血、感染、胃肠紊乱也是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些父母长期给孩子喝未经煮沸的牛奶,也可能导致孩子肠道少量出血,从而使孩子患缺铁性贫血,因此牛奶要煮沸后再喂孩子。对患缺铁性贫血的孩子来说,控制感染非常重要,因为缺铁能使抵抗力下降,而感染又会加重贫血。治疗消化吸收紊乱及出血性的疾病,也是防治孩子贫血的重要措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