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女人,谁在婚姻里最委屈?不幸福的人都忘了这个道理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在今天这个国际家庭日里,我们来聊一聊爱情和婚姻、家庭和幸福、孩子和爱。
1
没有完美的爱人,不要过分要求
爱情这东西,究竟来自哪里?
雨果说,人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第二次是萌发爱情。
这跟心理学的观点不谋而合。
你侬我侬的爱情,跟你我不分的母婴关系,像极了,对不对?
第一次出生,我们和自己的母亲,凭借天然的链接,建立起了宝贵的共生关系。
从妈妈眼中,我们看到自己。
当我们向妈妈炫耀,妈妈眼里会显现出光彩,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好的。
当我们向妈妈哭喊,妈妈眼里会表露出疼惜,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当我们向妈妈求助,妈妈就在那里,给以支持,为我们引路。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世界是有希望的,可信任的。
第二次出生,我们遇到了生命里那个特别的人。重新与另外一个人进入到一段不分你我的共生关系里。就像最初的母婴关系一样。
我们会退行到孩子的状态。
我们希望对方像自己的父母一样,能够看见自己,回应自己,认可自己,呵护自己。
哪怕天塌地陷,有他在,就能现世安稳。
生命也因为有了他,而变得完整。
然而,这世上没有100分的妈妈。
妈妈总有离开孩子的时候。孩子总有独自伤心和独自承受的时候。比如饿了乳房却没来;难过了却没有得到拥抱;很委屈却不见妈妈的踪影。
这些各种各样的成长中的创伤,是必然会发生的。
母亲她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不可能满足孩子的所有需要和所有期待。
没有完美的母亲,同样也没有完美的爱人。
当我们的爱人不能满足我们的某个需求,我们往往会有受伤感。比如,当我们想去表现,想获得对方回应的时候,却会发现对方可能没有我们期待中的反应。
对方不一定伤害了我们。但是,我们的自尊就可能会受挫,受伤感由此而生。
两性关系中,没有谁该或不该。
2
两性关系中,没有谁该或不该
再具体地说,我们到底如何自己伤害自己的呢?
看看下面的例子,是不是看起来很熟悉。
一个惯于忍耐的女人,贤惠持家,默默付出。哪怕遇到关系里的不公平,也会一味隐忍。
中国盛产这样善于忍耐的女人。
这种女人,她们在牺牲自己的同时,是有期待的。她们想要报答。这报答不是别的,而是别人最终口里的那句,你真好。
如若别人承受不住这个好,或者未能给以相应的欣赏或者感激,她们会通过自己的幽怨传递出这么一个信息:你亏欠了我。
这种带有交换性质的自我牺牲,是她们打小在跟父母的互动中,就学会的一种模式:付出,然后才能保有一份关系。
然而,这种模式长期持续,会让伴侣充满内疚感,让关系变得了无生趣,充满负担,叫人随时想要逃离。
一个柔弱且充满依赖的女人,则总会很容易激发男人的保护欲。关系里,她会无声无息地传递出一个信息:没有你,我活不下去。很自然的,她们会勾引到他人来照顾自己。
这样的依赖,一开始会让照顾者有成就感。然而,太多的依赖,会把照顾者拖入一个心理能量耗竭的境地。
就像一个再好的妈妈,也无法承受日复一日都24小时无保留地付出和照料那个婴儿。
关系里的索取与付出太过失衡,一定会遭遇危机。
很多女人,在关系里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变得幽怨,会哭诉,会闹腾。
正所谓“一哭,二闹,三上吊”。
这样的女人,还会暗里去比较。去幻想。渴望有那么一个完美的对象,能如同自己想象中那般准确无误地回应自己。
然而,这样的女人,若一直学不会真正爱自己,其实谁来都没用。
套路中的婚姻,很难真正幸福。
3
套路中的婚姻,很难真正幸福
有时候,关系里的问题,源自我们早已习惯了的那套行为模式。
如上面讲到的。
有时候,关系里的问题,源自我们的某个情结。
比如,我的一个女性朋友,某天发愁地问我:为什么每次做梦,梦见跟老公吵架,然后第二天就会真的应验?
我问:那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有预言的能力,还蛮厉害的?
她一听,哈哈,乐了。
这个笑声,泄露了她潜意识里的小“阴谋”。
我了解她。
可以说,是她自己一手导演了和老公的争吵。或者说,她的潜意识需要这个争吵。
就像万千中国女性同胞一样,她最初找老公,是有一个理想模本的:要长得顺眼,成熟稳重,有担当。后来,她果然寻得了这样一个宜室宜家的好男人,几乎百分百符合她最初的想象。
然而,婚后,问题却出现了。
她越来越忧虑他的老公不够成熟、缺乏担当。
她老公并非一个缺乏担当的男人。
那她为何对于“缺乏担当”这个事如此敏感?因为她父亲是这么样的一个人。而母亲一直因此指责父亲。
来自原生家庭的情结,就像一个按钮。
一旦老公身上有任何疑似“缺乏担当”的迹象,都会立刻触动她内心的那个按钮,然后启动她的警觉模式,连带勾起一系列老旧的情绪。
那复杂情绪里,也许有愤怒,也许有恐惧,也许还有无力和悲伤。
就像曾经幼年时期,面对父母争吵会涌现的那些情绪。
婚姻里的所谓伤害,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发生的。
看起来明明是两个人的关系,最后细究起来,有太多套路,太多内心戏。
会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爱别人。
4
会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爱别人
我见过苦苦寻爱、不懂放手的女人,心心念念守候并渴盼变心的男人回心转意。
如此死死地抓住伤害过自己的那个人,不是因为爱,而是在强迫性重复早年被拒绝、被伤害的体验。
就像一个被妈妈拒绝的孩子,企图死死撰住妈妈的衣角,以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抛弃。
我遇到过忧郁的女同性恋者,迷恋所有声音好听的温柔女性,并对男人粗蛮的嗓音深恶痛绝。这般执迷,不过是为了找回生命早期未曾得到过的那些温暖,那个缺席了的声音和人。
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世上的确有那么多,未被父母恰当爱过的小孩。
我遇到过深谙暧昧之道的女人,如同花蝴蝶般同时在几个男性之间徘徊。她不过是在用一种拙劣的方式,去降低被抛弃的可能,逃避被抛弃背后的焦虑与恐惧。
为了确保自己不堪一击的内心世界不至于坍塌,她本能放弃了深爱的能力。而她的“道德败坏”,不过是种类似求生的可怜之举。
所以,我们痴痴守候的所谓真爱,最终往往都是在找寻曾经缺失的那个自己。
所以,别扯那些有的没的爱不爱的。一个不理解自己、无法原谅自己的错误与弱点的人,一定无法真正理解别人和接纳别人。更遑论遇到好的爱情与婚姻。
别再纠结TA爱不爱你。要紧的是你在这段关系里,舒服不舒服,有无获得滋养,无论身体或心灵。
更不要拿孩子作为忍受糟糕婚姻的借口。如果你连自己都不关心,别假装你还会关心你的小孩。
在爱情和婚姻之间,请首先做自己。
爱情有时就在我们自己设下的美好幻境中,求而不达。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