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今年2岁半了,父母平时工作都很忙,所以宝宝就交给奶奶带,到周末再接回自己家。宝宝身体一直挺好的,胃口也不错。可最近1个多月,饭也不好好吃了,怎么哄都没用。直到有一天宝宝妈冲了瓶奶粉给她喝,刚喝没多少,宝宝就吐了。到了晚上喝一顿奶,没喝两口,宝宝又吐了。好不容易哄她睡着,睡到凌晨,宝宝又吐了好多,几乎是呈喷射状的。而且这回吐出来的不是白白的奶,而是咖啡色的液体。 这下,全家人都慌了,大半夜把宝宝送到医院。医生给孩子做了胃镜后,很快确定了病情,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胃粘膜炎症,削弱了胃粘膜的屏障功能。 真相:跟奶奶平时嚼着喂食有关 为了查出原因,医生让宝宝全家人都去做了C14呼气测试。结果,奶奶的HP数值明显增高,医生表示,这一般跟平常的不科学饮食习惯有关。 “你们是怎么喂她吃东西的?”面对医生的询问,奶奶过了好一会才支支吾吾地说:“有时候,她肉咬不断,我就咬点下来再夹给她吃。有时候她看到我碗里的东西想吃,我就直接用我的筷子喂她。” 这下,终于明白了。奶奶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结果她再嚼着喂宝宝,宝宝年纪小,胃部粘膜也比较脆弱,再加上抵抗力也弱就被感染了。时间一长,胃部溃疡,她前段时间不好好吃饭,就因为是胃不舒服引起的。时间长了,就引发了胃出血。 注意:嚼食喂养不可取 医生介绍: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是可以通过口对口传播的。所以父母传染给孩子的几率非常高! 现在的一些家长在生活中不注意,喜欢口对口地喂食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喂食时先用舌头试试食物的温度、喂奶前先就奶嘴喝一两口以试试温度是否适宜、进餐时和孩子合吃一份餐喜欢亲吻孩子的嘴巴等,这些不经意的动作,都有可能将自己体内的病菌传给孩子。 而对这种病的治疗方案,基本上都是常用的药,幽门螺杆菌一类是铋制剂为主的方案,如质子泵抑制剂。另一类是卫舒元复合益生菌的微生物学新方案,再加上两种抗菌素,最常用的是阿莫西林,再就是甲硝唑,我们常采用的方案就是这三种方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