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名80后妈妈,宝宝4岁半。宝宝大概从1岁零9个月开始,平均每年都要犯一次上吐下泻的毛病,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积食引起的,偶尔是胃肠感冒。开始时我也很慌张,看到宝宝难受,自己就心疼的不得了,然后就带着宝宝的稀便去医院化验,并找所有认识的医生求助。 但找医生看病,大多数情况会先给开一大堆药,止吐的,止泻的,健脾的,消炎的。。。其中消炎药大多属于抗生素类,而且一旦宝宝开始发烧了,或者呕吐时呈喷射状了,医生大多会直接开出连续数日打点滴的处方,其中的抗生素类药物含量极高。医生开了多种药物,在宝宝脾胃虚弱的情况下,可能让呕吐等症状加剧,结果是越吃药越严重,最后不得不去打点滴。“是药三分毒”,如果其中还有大剂量的抗生素,那么对宝宝大脑及身体机能发育的阻碍作用更为恐怖,对这方面不了解的宝妈可以百度搜索“抗生素 儿童发育”等关键词,一个简单的结论就是:食用一次抗生素,儿童大脑停止发育七天。(注意是一次,不是一天)。 所以,我的主张是:肠胃失调,脾胃虚弱时,不吃药或少吃药,坚决不吃抗生素类药物,并尽可能避免打点滴。但这可能吗?我的经验是,完全可能! 第一步,观察判断基本情况。宝宝出现吐泻症状时,咱们当妈的一定要告诉自己不要慌张,首先要好好想想,宝宝呕吐前,有没有短时间吃太多、太杂的东西?有没有由于这几天贪玩,休息不规律,导致体质下降的可能?有没有吃了什么不干净的食物?宝宝是不是存在这段时间都活动不多,吃东西也没食欲的情况?观察一下宝宝,第一次呕吐后,是否精神尚好?是否没有马上出现高烧不退的现象?如果是这样,那么我认为就没有必要过于担心。但是!如果你家大宝上来就高烧不退,精神萎靡,或者所在幼儿园出现了多人吐泻,甚至集体吐泻的情况,那么病毒性传染或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必须立即去医院就诊。 第二步,宝妈要调整好心理状态。做好基本情况判断后,如果认为不用立即去医院,那么宝妈们要用24小时,最多48小时,与宝宝一起科学地度过难关,要告诉自己,作为一个宝妈,不能心软、不能动摇、更不能有偷懒的想法。 第三步,安排好家里每个人的工作:宝宝——坚决断食,在家随便玩;老人——把家里所有跟吃有关的东西都收起来;爸爸——去医院买“口服补液盐”,通常一盒就够了。如果可能就顺便化验一下稀便,前提是宝宝拉稀了。化验一下是为了进一步确定没有严重的病毒感染,或便血等症状,让家人安心。 第四步,口服补液盐水+禁食。从宝宝第一次呕吐开始,就要严格禁食,并大量饮用口服补液盐水,这是为了改善肠道电解质紊乱的现象,为机体启动自我修复功能创造最优环境,尤其能快速纠正脱水现象。我家宝宝有时吐得特别严重,我就5分钟喂2小勺补液盐+1勺水,半小时不吐的话,就每5分钟喂4勺补液盐+1勺水,这样逐渐加量,目的是让宝宝尽可能多喝,最少一天一包,最好一天2包。 第五步,观察宝宝变化,应对发烧症状。宝宝开始喝补液盐后,要观察其是否软弱无力?是否不排尿?是否眼窝下陷?如果喝了不少补液盐也没有吐,脱水症状会很快缓解,等开始排尿了,精神也好转了,就不用太担心了。但半天后,通常会出现发烧症状,这时尽量用物理降温法,如果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再用屁栓。但是,如果宝宝不喝补液盐,或5分钟喂1勺也能吐出来,那么宝妈就应当带宝宝去医院,采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的方法。但通常医生会主张注射液中加入大量抗生素,到了这步,宝妈们就很难挺过去了。我只能说,自己的孩子只能靠自己来负责,一定要坚定,不能妥协! 第六步,与宝宝的食欲作斗争(关键一步)。撑完前五步,通常宝宝的身体机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也会开始叫饿了,这一步主要说的是什么时候能够开始吃以及吃什么。首先,宝宝自己不想吃时,就不要给他吃。其次,要把握宝宝停食的极限(0—6个月的婴儿,停食不能超过6小时;7—12个月的婴儿,停食不能超过8小时;1—2岁的幼儿,停食不能超过10小时;2—3岁的幼儿,停食不能超过12小时)。过了这个时间段,或在这个时间段内,宝宝开始要吃的,并且喝了很多补液盐水也不怎么吐了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吃了。开始只能喝少量米汤,过一小时都不吐的话,米汤里就可以加点米了。再过一小时还不吐,下顿就可以吃小面条了。但一定要煮烂,不能有肉。宝宝要是晚上睡觉前很饿,或嘴馋,可以喝点优质的奶粉,但切忌吃带油的东西!切忌!切忌!如果给宝宝过早喂肉类食物,很有可能使得前面的治疗前功尽弃! 我家宝宝是个女孩,我觉得有句话说的很对:“养育一个女孩儿就相当于培育未来的一个家庭。”所以,各方面对宝宝的侵害我都会全力去避免。近期我更是用尽心力与家人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儿童的食品安全问题做斗争。 愿与有共同兴趣的宝妈们一起交流学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