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的女儿,注定是妈妈丢弃的孩子 刘奶奶去世后的第二天下午,唯一的女儿才风尘仆仆从东北赶了回来。任谁拦都没用,她哭得死去活来,直恨自己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令所有在场者动容。其实早在三个月前,刘奶奶便病得不轻,兄弟们将东北的女儿叫了回来,哪知,女儿伺候了一个月,刘奶奶却依然不好不坏的,存着一口气。工作不能耽误太长的时间,单位已经催了数次。女儿只好含泪回东北,临走时,兄弟们对她说:没有特殊情况,就不通知你了。 她当然明白,兄弟们的意思是,等母亲去世再通知她。那一回,她临出门,去到母亲的床前,给母亲磕了头,眼含着热泪一步三回头。这一别,就是永远。其实她们彼此都知道。刘奶奶的女儿嫁到东北时,我正上初中。记得当时,我母亲跟别人聊天,说起刘奶奶的女儿自由恋爱,看中了一个东北男人。刘奶奶不同意,可女儿死活要跟着走。我当时正值青春年少,对着她们插嘴说: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做父母的凭什么干涉人家!母亲说:你小孩子懂什么?!这一嫁到东北,好几千里地,一辈子见几面都难,这闺女不跟白养了一样啊! 母亲和别人这样聊着,我心里隐隐地不屑,原来,大人是这么的自私。为了让女儿长久陪在自己身边,连女儿的爱情都不顾。后来,我长大成人,工作、小家都在不远的小城,隔一两个周末便带着孩子回去看看母亲。经常,会看到刘奶奶坐在巷子口儿,手里拿着针线做活儿。每次看到我,她都会欢喜地说:又回来啦!真好,离家近就是方便!母亲告诉我,刘奶奶每次看到别人的女儿回娘家就羡慕得不行,常常唉声叹气。是啊,她嫁到东北的女儿,一年也回不来一次。想得难受!也没有办法!这是刘奶奶常说的话。也许,当初,年轻的女儿并不知道,远在千里外的母亲会如何想她。 我一直很羡慕我的同事,母亲家就在单位的后面,每天下班的时候,走在院子里,常常一抬头,就会看见她的母亲正站在阳台上,向单位院子里张望。看到她,有时候母亲就会扯着嗓子喊上一声。母女两个,一喊一答,那对话音流淌在空中,满是浓浓的亲情味道。有的时候,早上来上班,我会看到她提着早餐,以为她自己没有吃饭。后来,便得知,她是带给父母吃的。她在哪吃了早餐,觉得味道不错,于是便给父母带来一份,提前打一个电话,母亲算好时间来单位门口儿拿。回家吃,还热乎。 每天中午,她不回自己家,下班后,就去母亲家里吃饭,推开门,香喷喷的饭菜已经摆上了桌子,她又成了一个青春年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就有父母做好的饭菜等着。有父母快乐的微笑等着。她说:父母年纪大了,给儿女做顿可口的饭吃,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儿,所以我们从来不用抢着做饭,只要去吃,父母就非常开心了。是的,退了休,上了年纪的父母,闲赋在家里,特别是一些没有多少业余爱好的父母,他们把给孩子们做一顿好吃好喝,并看着孩子们一口一口吃下,便会感到无限幸福。一点一点释放父爱和母爱。这也是父母的需求。 阴天下雨,或是寒冷的天气,同事经常会买一些菜,给父母送过去。这样,父母就不用再出去买菜。有时候,她也会拎一些小零食给父母,她经常说:父母年纪大了,就跟小孩子一样,买点零食,看电视的时候,吃着玩儿吧!一顿早餐不值钱,一些菜也不值钱,一些小零食不值钱。可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是那份浓浓的亲情。那份天天能见面,时刻关心一粥一饭,一鞋一袜的小事儿,才是最寻常,最普通的生活。而正是这些普通而寻常的小事儿,构成了,父母连绵不断的大幸福。那些远嫁的女儿,或许在你与爱人吵架,不能回娘家哭诉时,曾后悔过远嫁;或许你孩子小的时候,没有人帮助看孩子,曾后悔过远嫁;或许,你在婆家不如意时,曾后悔过远嫁。 虽是如此,但是,有哪一个父母,亦不是希望在他们暮年时,儿女就在他们身边。吃着家常便饭,说着家长里短,过着承欢膝下的日子。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然而,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远嫁的女儿,你注定,是父母丢失了的孩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