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说两个小故事:
上周末的时候,带着儿子从公园回家。
经过小区的中心花坛,有一位妈妈带着一个3岁左右的男孩也走了过来。
小男孩在边上走着,可是妈妈一直保持着距离,满脸怒气。
嘴里还大声骂着孩子:“没有人会喜欢你,你这样的孩子,我都不想要了”
孩子却若无其事地瞧了妈一眼。
这时妈妈更急了,“你到底有没有听见我说话,下次还这样就不要回家了。”
小小的孩子应该是已经习惯了妈妈的指责,一直没有什么反应。
其实,我们能指望一个这么小的孩子给一个反应呢?
要他不断地点头,而且乖巧地说妈妈,我错了,下次不敢了。
懂事的女孩可能还会这样。
或者电视上会有这样的镜头。
现实的情况是:要愣愣的小男孩也这般点头认错,那真的不可能。
当妈的还是多理解一下,换种方式沟通,管好自己的嘴。
很多妈妈说孩子不听话,必须打。
真的如此吗?
我以前租住的屋子对面,有一家快递点。
老板娘为人豪爽,做事雷厉风行,是一个独当一面的能人。
加之嗓门又大,所以一训孩子,对面6楼的人都会伸出脖子看是怎么回事。
我一直记得她经常拿着扫把抽4岁孩子的屁股。
还叉着腰站在门口跟众人说“这是个不听话的种,就要靠打,说了没用。”
孩子皮,打打屁股警告可以理解。
但她还用手指指着孩子的鼻尖,不准孩子哭。
只准自己的情绪发泄,不准孩子哭喊。
真的不知是什么样的心态。
也许她觉得这是爱。
自己生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打不成器。
可是孩子终究会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会组建一个自己的家庭
也会当爸爸,当妈妈。
所以,为人父母,首先要管好自己的那张嘴
管好一张嘴真不容易。
因为重点在于嘴后边的内在情绪,以及沟通的方式。
2
喜欢利用自己的威严,高高在上地命令孩子的父母,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我们会经常听到“因为这是我说的,你必须听!”
可越是如此,孩子的内心就越有对抗情绪。
“我”就是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记得以前看到过一句话“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把我吃掉”。
值得我们深思,因为强势的父母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想法取代孩子的想法。
在电影《追风筝的人》里,有一句台词非常打动人:
“孩子又不是画图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他不像你,我的朋友。永远也不会像你。不过看着吧,他以后会变得很出色。“
这是懂得孩子的人才会说的话。
我发现每一个能够轻松搞定孩子的父母都是沟通高手,他们总是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所以沟通的时候会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
而不是用威严去恐吓威逼孩子屈服。
所以,不要做那个不允许孩子哭,只准孩子笑的父母。
有的父母见不得孩子哭闹,特别是自己本身带着情绪在教育孩子时。
好像孩子一哭就是逃避,是不同意自己的话。
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孩子的一种心理保护,一种情绪的表达。
当你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声喝止,“不准哭”。
孩子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
德国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企鹅宝宝向我们讲述了它和它妈妈之间的非凡经历。
“今天早上,我妈妈发脾气,冲着我生气地大叫。
结果,吓得我全身都散开飞跑了......
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最后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又将我找了回去,将我修补好。
妈妈跟我说“对不起”,我也原谅了妈妈。
在父母吼叫伤害中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他们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孩子的情绪是变化多端的,会有好的情绪,也有坏的情绪。
当孩子情绪低落或者暴躁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引导,告诉孩子如何面对及管理情绪。
感同身受地蹲下来抱着哭泣的孩子,远比暴躁地命令孩子不要哭效果要好的多,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众目睽睽,孩子感觉多么糟糕呀!这个时候多么需要一个温柔的拥抱,一个懂得自己的眼神。
慢慢地,孩子的情绪会越来越稳定,内心越来越安定。
3
有许多的父母,甚至是老师,都喜欢给孩子贴标签。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是班上的副班长,我的任务就是每周一的时候把班上的小红花发给老师评价优秀的孩子,然后把淘气顽皮的孩子名单抄写在教室后边的黑板上。
尽管这样做,我也没有发现哪个上了“黑名单“的孩子变好。
反而更加的调皮捣蛋呢!
有一个跟我玩的不错的伙伴偷偷告诉我:“其实我很喜欢老师把我的名字写黑板上呢!如果我认真读书,也不会有人注意我的。“
如今想来,真的唏嘘不已。
我们对待孩子何尝不是如此?
发现孩子犯了错就贴标签。
最后孩子越来越变成标签描述的样子。
在绘本《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这本书里。
小男孩爱德华就是被标签影响着成长的男孩。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特别是负面的标签,因为如果你说孩子淘气,不听话, 他就真的会“淘气, 不听话”。
给孩子正面,向上的评语,会让孩子按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还有一种总是念叨着别人家孩子好的父母
也常常用一张嘴伤害着孩子。
“你看看人家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能考高分,哪里像你啊!”
不如换一个方式:
“别灰心,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加油,我相信你。”
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的爸妈,一定要改改了!你拿人家的优点比自己的缺点,不一定就能让你改变缺点,有时候你反而觉得自己就是要这样,特别是对于叛逆的孩子们来说,你的负面暗示有时候把它们推得更远。
4
说的再多,也不如去做。
言传身教也是一种语言,只是这种语言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而已。
教养孩子,就怕的就是“说到做不到的父母”
规矩树立一大堆,说教不断篇,可是做起来就不是那个味。
常常听见雷声轰鸣,甚至点电光闪闪。
可就是没下一滴雨。
养孩子一定要让孩子有规矩意识。
给孩子树立的规则,有些是不能打破的,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去满足他们,否则很容易被孩子用哭闹控制住你。
比如儿子3岁多的时候,路过小卖部,会跟我说,“爸爸,我很久没有吃冰淇淋了”。
我会跟他说,“我知道呀!可这个季节还不是时候呀!
他就会在原地摇摆,嘴里哼哼哼,我知道他想要吃。
我会告诉他,我知道冰淇淋好吃,但没到吃的季节,你要知道,现在我不会买的,不管你哭还是不哭。
然后我们就在那站着,不打不骂,就陪着。
让他冷静地想一想。
哪怕我心里很急,家里的活一堆,但一定不能先松手。
此后,就会明白,不是爸爸不给买,是还不合适。
并且明白哭闹也不能控制大人,以达到得逞的目的。
而你如果坚持了原则,并且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养成守规矩的意识。
那么你就不会那么焦虑暴躁了。
我们要常常蹲下来
让自己的心跟孩子靠近一点
要管好自己的嘴,少说,多做!(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