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问:“孩子几岁分床比较好?孩子还小,一个人睡夜里踢被子怎么办?”这是个不少父母都会问,但却又很有意思的提问。 我们知道,有一个词叫“动物本能”。比如,蜘蛛生来会织网,猫咪生来爱干净。为什么?因为这些都出自千百万年来的进化本能。不这样做,就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这种动物本能,是写进基因里并且代代相传的。 然而,不少父母们似乎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这种本能。比如,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饿了就要吃的,渴了会要喝的。更不相信,孩子夜里睡觉,感觉冷了,会把被子找回来。这就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1.jpg独立,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 1、为何你会把跟孩子“分床”看成一个问题 一般而言,孩子3岁分床,5岁分房,是个常规建议。但如果有其他客观原因,那么稍微迟些再分开,也没那么要紧。说白了,分床的具体时间和技巧,其实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为何会把跟分床这个事,看成一个问题? 明明满足了分床条件,为何夫妻中有一方,迟迟舍不得跟孩子分开?是什么赋予了孩子这么大的能量,去独自占有父母中的一方,去把丈夫和妻子分开?是否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已然悄悄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 简言之,分床,不仅仅是和孩子分两张床睡那么简单。通过观察这个事,可以观察到父母有没有做好准备,放手让孩子长大;甚至可以体察到这个家庭内部的关系互动模式到底是怎样的。 分床睡,不仅仅是时间问题 2.jpg 2、适当的时候不要怕推开孩子 当一个5岁的小孩,要求继续和爸妈睡在一起,尤其希望继续黏住妈妈的时候,做父亲的最好站出来,去帮助妻子和孩子做一个阻隔。这就是作为一个父亲的职责。必须要清楚地告诉孩子:这是我们的床,那边才是你的。 做父母的,需要这样轻轻推开孩子,孩子才能够更好地长大。否则,孩子与父母,尤其与妈妈的关系会过于亲密,甚至被妈妈的爱淹没。这样的小孩从心理层面上来说,很难真正长大。 我见过一位做父亲的,纵容7岁的儿子跟夫妻二人挤在一起睡。了解后发现,父亲幼时得到的关注很少。他像疼爱当年的自己一样宠爱儿子,去补偿早年的缺失,却忘了看见眼前的孩子所面临的真实课题,不是缺爱,而是该独立。 我认识一位妈妈,儿子已经三年级,还没分床。老公要求分床,孩子就哭闹。妈妈心疼孩子,于是就妥协。甚至不惜跟老公分居,专门去陪孩子睡。了解后发现,夫妻感情不好,妻子一直被动地忍受丈夫的坏脾气,于是把关注全部都投注在儿子身上,把丈夫排除在自己与儿子之外。孩子便从心理层面,配合着妈妈的需要,黏住妈妈不放。 可是,这样沉重的关注和爱,孩子哪里承受得起?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分床本身不会伤害孩子。能够伤害孩子的,是这个事件背后,父母的态度、信念都是什么。 4.jpg 如果信任孩子,那么孩子就有能力独立;如果不信任,孩子就很容易是无法脱离襁褓的宝宝。如果父母自己有未解决的问题,那么也容易无法看见“真实的孩子”。相反,我们自己状态好了,孩子自然也能够放心去独立了。 3、健康的夫妻关系,有利于孩子的独立 特别提醒:如上所言,3岁后分床睡,5岁后分房睡,本身不会伤害孩子。这个年纪的孩子,独立自主的需要以及与妈妈分离的需要,才是当务之急。父母需要的只是坚定和耐心。耐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并非孩子到了3岁,或者到了5岁,就会有一个按钮,只要父母按下按钮,孩子就可以启动独自睡眠模式。 最常见的场景是:经过好几天的劝说、引导、孩子哭闹和父母坚持的博弈,孩子终于能独自睡觉了,可没过两天,又反悔,非要回到父母的床上。这时,你要知道,孩子独立的自信心是慢慢建立起来的,有时候他会向前试探地走两步,然后退回来,退到原来熟悉的安全感中。 父母此时需要清晰地告知孩子规则——分床是肯定要分的,同时接纳孩子的情绪,温柔地通过用心陪伴,睡前故事等方式,帮孩子确认安全感,告诉孩子妈妈的爱一直在。 3.jpg 随着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积极自尊被激发,会更乐意维持他们的努力。相反,若父母只是粗暴地推开孩子,用强制、甚至蔑视性的话强行将孩子与自己分离,只会让孩子更加依恋父母,这些错误的处理方式会消除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迟迟无法独立。 4、安全感和自信心,让孩子更快适应独自睡觉 唱反调的小青蛙:对待爱和大人唱反调的孩子,父母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镇压”,而是首先要跟孩子尽量取得“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不是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妥协,而是找到双方的认同点,以此为突破口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表达的机会,使孩子的独立性得到健康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