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是一种深刻的记忆。据说,嗅觉神经是所有感觉中离大脑最近的。
所以,有些事情会忘记,有些人会忘记,可是,有些气味一旦闻过,就深入骨髓。
前不久,同事给我闻了一种法国的空气香氛。
我竟闻到了熟悉的味道。
奶奶家在一楼,房间和厕所,实际不是相连的。房子是房子,厕所是厕所。于是,家里在房间到厕所这段距离,私自搭建了一间屋子。
这间屋子,屋顶是瓦片,下雨天还会漏水。常年黑暗,无窗亦无光。
不知道是谁的主意,这间房的灯是最古老的暖黄色的白炽灯,在黑暗的环境中只是起到了有限的照明作用。
屋子里通常会点一种盘香,很细的那种。香的切面是圆形的。如果你见过蚊香,把蚊香的深绿色换成暗红色,变细很多很多,而且是圆形的切面,大概就是这样。
这个香味夹杂着阴湿的味道,跟那香氛的味道很像。果真,那个香氛的后调就是檀香调。
如果,不是这香氛的气味,我不会想起那样的场景,那在记忆中尘封的景象。
相对于空气香氛,我更喜欢香薰蜡烛。
点蜡灭蜡的过程步骤,和诵经礼佛有些类似。
通稿中会写,家居香氛会给生活增添仪式感,是一种生活美学。
点燃香薰蜡烛,本身就是一种仪式。
而蜡烛,亦是承载记忆的。
每次燃烧,它都会留下痕迹。
在我入香薰蜡烛这个坑之前,我以为“何当共剪西窗烛”只存在古人的诗句中。
直到我买了七八个香薰蜡烛之后,某次无聊间拿起燃烧后吹灭蜡油重新凝固的蜡烛。烛芯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坑。再查看多个已经用过几次的蜡烛,都有发现深深浅浅的坑。
好奇的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原来我看见的坑,是蜡烛的记忆坑,也叫记忆环。
而不少的网友都遇到了这个问题。很多都和没有正确的燃烧香薰蜡烛有关。
首次燃烧非常的重要,我通常在首次燃烧蜡烛的时候,只是为了闻它的味道,往往点燃之后不多久就吹灭了蜡烛。此时,只融化烛芯周围的一点点,以后再点蜡烛,蜡烛燃烧范围只会深入不会扩张,从而形成了记忆环。
强迫症的我,当然不会放任记忆坑不管。我暗暗下了决心,要把我的香薰蜡烛都烧出平整的蜡池。我学习了锡纸包裹蜡烛的方法,用锡纸包裹蜡烛的上半部分,在杯口处收口。其实锡纸包蜡烛这个原理和聪明盖的原理一样,我买了聪明盖,还专门去买了蜡烛钩、蜡烛剪、灭烛器和点火器。
原来,蜡烛在烧之前,需要检查烛芯是否居中,如果烛芯有点歪,需要用蜡烛钩将其弄正。如果烛芯过长,需要用蜡烛剪剪烛芯。而每次蜡烛的燃烧时间,起码要保证蜡融化的范围尽量扩张到边缘,这样下次燃烧后才会再次燃烧到边缘。
而那个类似铃铛的灭烛器,真的比用吹来的好。虽然还是有轻微的烟,但比吹灭香薰蜡烛来说,烟要少的多。
现在,每次点香薰蜡烛,我都小心翼翼。自从有了聪明盖之后,基本只要燃烧的时长足够,基本就不会产生记忆坑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