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终于等来了中(三)秋(天)佳(假)节(期)。 遥想去年中秋,小编家的小妞歪着头问:妈妈,什么叫中秋节?我们为什么过中秋?为什么要吃月饼?…… 为了表示当妈妈的诚意,认真对待这个智能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小编只能临时查找资料,再翻译成宝宝能听懂的语言,临时普及国学知识。 没想到,宝宝对这些故事还真的挺感兴趣,一遍一遍地让妈妈讲,把一个活生生的中秋节变成了故事节。 今年,为了让妈妈们有备而来,避免出现在团圆节讲故事讲得口干舌燥,小编特意为你准备了这篇诚意满满的中秋巨献!!! 中秋是咋来的? 作为一个充满着文化历史的节日,中秋节,给宝宝、家人来一场文化饕餮盛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哦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周礼》中国最早出现“中秋”一词; 到魏晋时,有记载:一位尚书大人中秋撑着小舟微服出游,(真的满满都是古装剧的画面);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宋朝,中秋节盛行,每年中秋,皇帝都要举行盛大的晚宴,六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出席,赏月赋诗,祭祀月神,君臣同乐,民间则观潮、赏月、玩花灯猜灯谜; 到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每逢中秋节,人们经常会与亲人、乃至好友一起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团圆饭、玩花灯,以此来庆祝节日。 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为什么要团圆? 另外,中秋节还有一个十分美好的别称,叫“团圆节”,这个叫法可不是最近才兴起的,最早出现在明朝。 作为爸爸妈妈,或许对“团圆”的意义早已了然于心,并且也深有体会,但是对于宝宝呢,幼小的他们可以怎么理解“团圆”二字? 团圆,有“亲友团聚”之意,更指事情的圆满!小编觉得,“团圆”释义真好,而后者“事情的圆满”更合小编心意~~ 团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家人、宝宝在一起共度中秋时,就别玩手机了,尽情地把当下的人儿爱够!借着节日的美食,和家人一起享受,聊聊家常,讲讲平时生活中遇到的趣事,向身边人传达关心和爱意,让一家人的感情刚浓郁,宝宝从你们的欢声笑语中完全可以感受到爱意哦~ 人缺席,爱到位--天涯共此时,千里亦可共婵娟如果有家人在外地,由于各种不得已的原因无法及时赶回家中和家人团聚、一起过中秋,也不要过分担心,只要把心意表达出来、把爱传达到位,“团圆”的事情就算圆满。提前准备份礼物给彼此,团圆夜与家人电话、视频,共享皎洁明月和把时间留给家人,也是一样的。 这些跟中秋有关的故事,是宝宝们的最爱 中秋也是一个充满神话传说色彩的节日,爸爸妈妈们可以给宝宝讲讲中秋的有趣的神话故事,满足宝宝对世间的好奇,教会宝宝看故事,品寓意~ 嫦娥奔月—美好的爱情值得追求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吴刚伐桂--做错事了要承担责任传说月中有桂树,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唐玄宗与霓裳羽衣曲—仰望星空,也需脚踏实地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 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 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也别忘教宝宝吟诗一首 古今文人写下了无数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妈妈们可以教宝宝赋诗、吟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唐.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唐.李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