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变身“小话唠”是因为2-3岁的这个年龄段,正是他们最具表达欲望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在这个时期,应该怎么与孩子交流,才是正确的选择呢? 一、丰富生活实践,为宝宝创设条件表达。 在整个学前阶段,具体形象思维是儿童思维的主要表达形式。因此儿童理解语言也是受日常生活,认知发展水平制约的。孩子对于成人的话语的理解也离不开自身对于这个大大世界的小小认识。所以,增加儿童的生活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增加修饰词语的使用,使孩子能够在认知客观事物的具体特点时,能够学会使用更加丰富的词汇,发展其语言能力。 二、利用早期阅读,丰富宝宝书面表达。 早期阅读,是儿童获得口语,使用书面语言的基础。尤其是1-3岁的宝宝,家长的选择可以多以图画书为主。生动的图画,鲜艳的色彩,以及简单韵律的语言,都能够激发宝宝的阅读兴趣、扩充宝宝的词汇量、促进宝宝表达复合句及更复杂的表达句式。 三、以平等尊重,积极鼓励的态度与宝宝交流。 2岁左右是语言爆炸期,爸爸妈妈们在和宝宝交流的时候,千万别嫌他(她)“唠叨”,反而需要以更加清晰的表达方式、更加精准的词汇、句式来和宝宝交流。并且在宝宝有很连贯、很具体的表达时,及时鼓励,给予肯定和表扬! 孩子会表达,爱表达,不仅是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重要,在他们进入幼儿园,开始与老师、同学交往的时候更加重要。进入幼儿园,进入教室,我们可能会担心: 孩子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渴了、饿了、需要去厕所。 孩子能否合适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开心、难受、生气。 孩子能否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妈妈我爱您、XX我想和你做好朋友。 总之,在孩子“话唠”的这个阶段,希望爸爸妈妈们都能够重视起来,以积极的态度与孩子去交流,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和早期阅读,使孩子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能够轻松愉悦的学习表达,健康成长! 来自网络
更多>>
更多>>